第(1/3)頁 天下大亂,戰(zhàn)火紛飛,哀鴻遍野。蒙古人的鐵蹄,奴役了中原大地。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到頭來,最艱辛的,還是那些貧苦老百姓。 這一年,是元泰定帝泰定元年,孛兒只斤·忽必烈定都大都,建立大元皇朝至此已有五十余年,距離南宋徹底覆滅也有四十年有余。 其時正當寒冬臘月,中原武林人士心目中的武學圣地武當山上,一位鶴發(fā)童顏的老道,心有所感,踏出經(jīng)年閉關的精舍,仰望萬里星空。 老道眉發(fā)皆白,古稀之年,面色卻如同孩童一般紅潤,掛著純真的笑容。他正是當今武林第一人,武當派的開山鼻祖,后天巔峰境界的武學宗師,張三豐。 張三豐面上純真的笑容愈濃,正喜不自勝的喃喃自語:“紫薇耀華,文曲、武曲、破軍三星相輔,千古帝王降世,收復萬里山河。大興之象,大興之象啊……妙,真是太妙了……” 順著張三豐的目光望去,無盡星空中央,一顆紫氣縈繞的星辰,爆發(fā)出萬丈光芒,在它周圍,又有三顆星辰華光閃耀。 忽然間,天象大變,北方那顆象征蒙元帝皇的妖星,爆發(fā)一個深幽的黑芒,直射向紫薇帝星。紫薇帝星的華芒立時萎靡下來,幾近無有,幸得三輔相助,方才并未就此徹底消散,但仍晦澀不定,忽明忽暗。 “不好!”張三豐神色一凜,再無半點喜色,變得一片肅然,雙手連連掐訣,默默測算起來。 良久,張三豐眼中緊忙一閃,腳下也不見絲毫動作,便翩翩然踏風而去,下了武當山,消散在了茫茫山野之間。 與此同時,昆侖山腳下的一間農(nóng)家小院中,一聲嘹亮的孩童啼哭聲響起,劃破平靜的夜空。 “我有兒子了,我終于有兒子啦,哈哈哈……”隨之傳來的,是一陣男人無盡快意、欣喜的笑聲。 農(nóng)舍內(nèi),一名滿頭金發(fā),魁偉雄奇的高大男子,正將一個新生的嬰兒高舉過頭,臉上滿是欣喜若狂。 嬰兒被嚇得“哇哇”大哭,高大男子笑聲更是不停,道:“瞧瞧,小家伙多有精神,像他老子,哈哈哈……” 不遠處的床榻之上,剛剛生產(chǎn)的婦人,雖面色慘白,無有一絲血色,卻仍是含笑看著這對父子,眼中滿是無盡的溫柔。 男子粗布獸皮,一副獵戶打扮,但你若真將他當成一個普通的山野之人,那就大錯特錯。說起他的名頭,武林中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威名之盛,正道中人聞之,無不勃然色變。這男子非是旁人,正是明教四大護教法王之一,“金毛獅王”謝遜。 若說,謝遜為何混到如此田地?這確要從明教自教主陽頂天失蹤之事說起…… 當年,陽頂天在明教最鼎盛時期,突然失蹤,一經(jīng)多年無有半點音訊。致使明教上下,人心潰散,一眾高層再沒有了往日的親密,明爭暗斗不斷,野心勃勃者自然也就盯上了那高高在上的教主之位。 先有四大護教法王之首的紫衫龍王黛綺絲無故失蹤;后有逍遙二仙之光明右使范遙亦也音訊全無;再然后,白眉鷹王殷天正,因不滿光明左使楊逍處處壓制,憤而退出明教,于江南一代自創(chuàng)天鷹教。至此,明教徹底四分五裂,五行旗離開總壇光明頂,雖并未有退教之舉,但也開始聽調(diào)不聽喧;青翼蝠王韋一笑,以及五散人也紛紛離開光明頂,各行其是,偶有消息傳回;偌大個光明頂就只剩下楊逍、謝遜和天地風雷四門。 沒多久,心灰意冷的謝遜,亦在一個夜晚,帶著父母、兄妹、妻子,以及幾個貼心的仆役離開了光明頂。或許因為心中還有些留戀,無法割舍,謝遜并沒有離開昆侖山地界,而是與家人、妻子在昆侖山腳下隱居下來,過上了再平常不過的獵戶生活。 時光匆匆,轉眼就過了一個月,謝小公子也到了滿月之日,謝家上下自是歡喜不已。并正式給謝小公子取名,謝無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