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邯鄲城,趙國王宮。 趙王坐在大殿之中,靜靜的聽著面前來自趙國相邦平陽君的匯報。 “大王,剛剛接到了來自大司馬廉頗的匯報,從這份匯報之中來看,趙括壓根就沒有把大王您的命令放在眼中,看上去一點都不著急的樣子。” 趙王皺了皺眉頭,然后道:“武信君畢竟是沙場宿將,他的判斷想必也是有其道理所在的。 若是真的能夠滅亡燕國,那穩穩拿下也是可以接受的。” 平陽君忙道:“大王,老臣覺得您這句話不對。 您才是趙國的大王,也是趙國真正的最高意志。 武信君趙括只不過是大王您的臣子罷了。 一名臣子居然膽敢不按照大王的意見來,他是想要干什么? 老臣認為,必須要對武信君這樣的態度做出嚴厲的處罰,不然的話將來若是每一個人都學習武信君這個樣子,大王威嚴何存?” 平陽君的話聽起來十分的有道理,頓時就讓趙王再度陷入了猶豫之中。 君權和臣權的博弈是君臣之間永恒的話題,趙王雖然愿意尊重趙括的軍事能力,但是并不代表著趙王就愿意看到屬于自己的君權受到挑戰。 思考片刻之后,趙王緩緩道:“確實也是這個道理。 這樣吧,等會相邦你幫寡人再發一道命令對武信君進行催促,就說如今齊國、楚國都已經派來使者對寡人進行逼迫,希望他能夠速速結束薊都戰事!” 趙王最終還是采納了平陽君的意見。 自從天下其他諸侯得知了趙括包圍薊都的消息之后,諸侯們自然也就紛紛產生了反應,而在這其中又以齊國和楚國的反應最為強烈。 齊王、楚王的使者幾乎是用最快的速度抵達邯鄲,轉交了來自兩位大王的國書。 在國書之中,這兩位大王一開始的用詞還是非常謙卑的,表達了對趙王的尊敬以及對趙國大哥地位的承認。 但隨即國書之中話鋒一轉,齊王楚王的語氣開始變得強硬。 兩個大王認為既然趙國已經擊潰了樂間的主力部隊,那燕國實際上已然失去了任何與趙國對抗的力量,所以趙國也是時候暫時休兵,坐下來和燕國好好和談一下了。 如果趙國在這樣大優勢的情況下依然不愿意與燕國進行和談的話,齊國和楚國便是“雖國小民弊,但亦不得不斗膽出兵,與上國爭雄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