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趙括笑了起來,道:“誰說沒有? 大趙自從遷都到邯鄲以來,和魏國、齊國之間爆發戰爭的次數是最多的。 為何如此? 還不就是因為邯鄲距離這兩個國家的邊境實在太近了么。 楚國的都城一直以來都在郢都,那是非常大后方的地方。 后來被白起攻陷不得已遷到了陳城,那是為了和我們韓趙魏三國守望相助。 但楚國沒有想到現在居然是我們大趙強大了起來,取代了秦國成為了最強國。 所以現在我們才是天下諸侯心目之中最大的威脅,即便是在楚國這樣的盟友心中也是如此。” 趙括這一番話說完,藺相如也無言以對了。 論嘴炮,尤其是在軍事方面的嘴炮,趙括也不是說誰。 紙上談兵這個成語放在這里,現代和古代的趙括合二為一,在座的各位全是垃圾,謝謝。 太后看著這一幕,心中開始有些動搖。 平心而論,太后確實是很希望有一個人來在軍方和趙括分庭抗禮的,所以才會同意樂乘滅亡魏國的戰爭請求。 但那僅僅是屬于一個君王對內的制衡手段,如果事情和國家利益相關的話,那又不同。 趙括在軍事方面的天才那是眾所周知,所有人都必須要承認的事情。 之前不聽趙括的話,被打臉的情形那是歷歷在目啊。 廉頗不就是因此才會被罷官的嗎? 如果樂乘這一次也重蹈廉頗覆轍,把十五萬大軍葬送在了魏國的話……太后身體一顫,頓時下定決心。 不行,看來確實是要把樂乘撤回來了。 太后開口道:“既然如此,那么……”一個年輕、還帶著幾分明顯稚嫩的聲音突然打斷了太后的話:“撤兵之事,萬不可行!” 大殿之中所有人同時驚訝的投去目光,鎖定在了——趙王身上。 少年趙王似乎是因為激動而顯得臉龐通紅,重復了一句:“不能撤兵!” 太后皺眉道:“王兒,你不要胡亂說話!” 趙王道:“母后,兒并沒有胡亂說話。 眼下大軍已經發動,幾十萬民夫、無數物資都已經上路,就因為這幾句話難道便全部撤回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