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趙括圍城開始,四個月的時間過去了。 在這四個月之中,臨淄可謂是風平浪靜。 趙括在一開始的時候還嘗試了幾天攻城,但最開始的攻城顯然是不可能立刻成功的,所以在遭受了一些損失之后,趙括就“理所當然”的轉(zhuǎn)而采取了另外一個冷兵器時代最為常見的手段——長期圍困。 臨淄是平靜了,但齊國大地之上卻是烽煙四起。 李牧率領(lǐng)著三萬趙國騎兵憑借著來無影去無蹤的優(yōu)勢在齊國的國境中四處縱橫,如入無人之境。 由于整個齊國的指揮中樞臨淄城完全無法和外界聯(lián)絡,所以齊國眾多城池也根本就沒有辦法一起組合起來去和李牧對抗。 也有那么幾座城池嘗試著合兵一處跟李牧對抗,然而這些城池的兵馬才走到半路就碰上了李牧的三萬騎兵,結(jié)局自然是被李牧殺得大敗。 如此一來,原本就極度空虛的齊國內(nèi)部諸城只能選擇最為保守的方式,就是各自閉城不出。 但這也并不能夠擋住李牧,這位趙國將軍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或奇襲、或離間、或策反、或收買,四個月下來一共攻克了整整二十八座齊國城池,讓天下再度震動。 李牧這個名字,也開始被除了趙國之外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 對于這些情況,齊王是非常清楚的。 臨淄宮城之中,齊王的咆哮聲正在回蕩。 “匡梁大司馬,現(xiàn)在武信君趙括那個該死的部下李牧正在四處劫掠寡人的城池、子民還有財富,難道你就一點辦法都沒有嗎?” 齊王揮舞著手中一份剛剛新鮮送進宮城之中的戰(zhàn)報,一臉的憤怒。 說起來很有意思的是,這份戰(zhàn)報是趙括讓人用射箭的方式送給齊王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為了打擊齊王和齊國軍民的士氣。 每當攻克一座城池,趙括就會寫一份極為詳細的戰(zhàn)報,上面清清楚楚的記載著趙軍殺死了多少齊軍,俘虜了多少人,獲得了多少齊國的物資、金錢、軍械,然后在上面用這個城池城守的大印蓋個章作為信物證明。 這就是明白的搞齊王心態(tài)。 一座兩座城池還沒什么,十座八座也不是不能忍受,但這四個月下來總計二十八座城池,還是讓齊王的心態(tài)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崩潰的邊緣,也就有了今天這番咆哮。 面對齊王的咆哮,匡梁也是一臉無奈,道:“大王,臣也想要擊潰武信君,可是……臣真的沒有辦法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