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趙括忙道:“太后,此事萬萬不可!秦國當年囚禁楚懷王導致天下士人離心,若是大趙也這么做,豈不是重蹈秦國的覆轍?” 嬴稷當年把楚懷王囚禁在秦國一直到死,這可是一直都被天下人所詬病,也讓秦國在其他諸侯國之中的名聲變得奇臭無比。 趙括當然是不可能同意這種完全違背了國際道義、沒有任何公平可言、更會讓趙國的名聲變差的做法。 名聲似乎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但它就和民心一樣,你可能看不見摸不著,但卻總會感受到它的巨大作用。 回顧歷史,為什么在秦始皇死后大規模的暴亂立刻就在東方六國的故土上爆發? 一方面是因為秦二世確實倒行逆施,但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則是秦國的統治確實殘暴,秦國的名聲確實惡劣,才導致六國被征服的子民們時時刻刻都想著回復舊國土,不當秦國人。 趙括作為將來率領趙國一統天下的人,趙國的名聲自然是要未雨綢繆時刻注意的。 趙括的反對立刻讓太后冷靜不少,道:“那武信君有什么辦法?” 趙括道:“臣想說的是,魏國雖然不行,但還有韓國啊。” 太后道:“莫非武信君的意思是要拉攏韓國?” 趙括點頭,繼續侃侃而談:“太后請想,在過去的幾年里大趙其實和韓國并沒有太大的摩擦和戰爭,相反大趙還幫助韓國收復過宜陽,兩國之間的關系還算不錯。 而且韓國還是太后您的娘家,韓王和您之間的血緣關系是天下眾所周知的,兩國天然就十分親密。 韓國一直以來面臨的最大對手是秦國,而大趙這些年來屢次打擊秦國的戰爭其實給韓國分擔了許多的壓力,韓國人只要不傻就會希望大趙繼續和秦國對抗下去,不會希望大趙變得衰落。 如果韓國能夠加入到大趙這邊,即便是趙韓面對齊燕魏三國,臣覺得大趙勝利的希望其實也是相當大的。 臣推薦大行人龐煖去說服韓王,一定能夠讓韓國加入到大趙這一邊來!” 這就是趙括在昨夜和眾多心腹集合了夜鶯的諸多資料,商討了一夜之后得出的結果。 聽起來似乎非常簡單,不就是拉攏韓國這個能被趙國拉攏的國家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