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反正都是俘虜,不用白不用!對此,馮亭自然也是啞巴吃黃連,壓根不敢拒絕。 畢竟馮亭本身也是趙括的俘虜。 在三天的攻城過后,趙括得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信息。 別看這座大梁城是位于四周平坦一望無際的中原,但實際上想要攻克這座城池,難度可是非常大的。 黃河的支流之一濟水從這里流過,為了確保大梁城的安全,魏國人直接引來濟水,圍繞大梁城挖了兩條極為寬闊的護城河,北邊的叫做大溝,南邊的叫做粱溝。 這兩條護城河的寬度有多驚人? 在這兩條護城河開挖的時候,當時的魏惠王要求非常簡單——任何一段護城河的河面都必須要和黃河的河面一樣寬!所以,大梁城是被兩條“黃河”在牢牢護在中間,可以說是人工的造出了一個天險。 也正是因為這兩條河流,秦軍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多次包圍大梁城,但最終都無功而返。 除此之外,大梁城還有十分高聳同時又極為堅固的城墻,城中還有大量的糧食儲備,數十萬被發動起來的魏國民眾以及十五萬秦軍。 毫不夸張的說,以冷兵器時代的條件而言,想要用強攻的方式攻破這座城池,付出的代價恐怕連趙國都無法承受!韓軍這些天對大梁城的試探性進攻也證實了這一點,雖然韓軍付出了大量傷亡,但韓軍的進攻事實上連河都沒有渡過,更別提攻到城墻之下甚至是登城、破城了。 對此,趙軍內部將領們也提出了不少建議。 許歷的辦法最為簡單粗暴:“圍困!三個月不行就半年,半年不行就一年兩年,總有一天這座城池會支持不住的,讓這些魏國人為當年對我們邯鄲所做的事情付出代價!” 趙國自從定都邯鄲至今,邯鄲也是有好幾次被其他諸侯進攻,但只有唯一一次被攻破的記錄。 那是在九十多年前,魏國大將龐涓率領十幾萬魏國大軍進攻趙國,一路摧枯拉朽打到邯鄲城下,經過整整一年的時間之后終于攻破邯鄲。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齊威王派出田忌、孫臏的組合率齊軍援救趙國,田忌在孫臏的提議下率軍直撲大梁,逼迫龐涓不得不從已經占領的邯鄲撤出回援,這便是歷史上極為有名的“圍魏救趙”。 龐涓率領的魏軍在攻破了邯鄲之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給趙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是趙國歷史上極為黑暗的一頁,也是所有趙國人心中的奇恥大辱。 作為一個典型的趙國人,許歷發出這樣赤裸裸的復仇宣言也就毫不令人吃驚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