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絹紙,這兩人當然也不是不知道,但絹紙的成本之高昂也是讓人望而卻步。 如今,僅僅用一些破網、破絲麻作為原料就能夠生產出和絹紙寫字效果一般無二的紙張,如何不讓這兩人激動? 突然,李斯和韓非同時朝著趙括跪下。 趙括楞了一下,道:“你們這是……”李斯抬起依舊濕潤的眼眶,十分動情的說道:“君候造紙,惠澤天下所有讀書人。 臣為天下、后世所有讀書人拜謝君候大恩!” 李斯和韓非恭恭敬敬,朝趙括行三跪大禮。 在網絡出現之前,紙就是人類知識最重要的載體。 和簡牘相比,紙無論是便攜性、記載量、保存時間等等,幾乎可以說是全方面的秒殺。 為什么春秋戰國乃至更早的時代很多古籍都沒有流傳下來,就是因為它們都是用簡牘記載,不但保存不變,而且也非常容易受戰火的波及。 想象一下,如果敵軍破城,家里一屋子珍貴的簡牘,一時半刻根本不可能找幾輛馬車帶著這些簡牘逃命。 但一屋子的簡牘實際上也就幾十萬字,換成紙張也就幾大本書,只需要一個人、一個包袱就能夠從容帶走。 而且紙張能記載的字更多,也就能夠讓人們更加從容的用更多的字來記載自己看到的事情,也就讓后輩能夠更加從容、全面的了解到先人的思想,對先人的思想進行記載和傳承。 毫不夸張的說,紙,就是文明的載體。 而趙括,提前三百年將蔡侯紙帶到了這個世界上!李斯和韓非不是因為君臣之禮而跪拜趙括,是為了所有士人,是為了整個華夏而跪拜趙括!趙括坦然的受了這一禮,然后扶起李斯和韓非。 一旁的許歷和郭縱同樣也是心潮澎湃,許歷忍不住笑道:“主君,這個紙既然是您所發明的,那么從今以后就把它稱作‘武侯紙’吧。” 君候君候,君和候這兩個字是可以相互替換的。 比如說趙括這個武信君也可以叫做武信候,秦國相邦應候范睢也可以叫做應君范睢。 武信候所造的紙,可不就是武侯紙嗎? 趙括沉默了一下,十分認真的說道:“不,這個紙叫做‘蔡倫紙’,明白了嗎?” 四名家臣雖然不解,但依舊紛紛應是。 趙括笑道:“好了,你們都記得保密。 馬上就是學宮開山大典兩周年了,本侯的這個禮物,想來一定會讓學宮之中的所有學子滿意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