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雖然趙國上黨郡和秦國河東郡相鄰,但是上黨郡位于密集的山地之中非常不便于大軍行動這也是常識。 長平之戰的時候趙國并沒有選擇,但現在作為主動進攻的一方,趙括就十分果斷的放棄了從上黨進軍秦國河東,而是選擇先渡過漳水進入到魏國境內,經過鄴城、朝歌然后從再進入韓國境內的路線。 這樣做還有另外一個好處,那就是能夠一路上順便和趙國伐秦的兩個盟友魏國和韓國會合。 縱觀戰國時代的爭霸史,其實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得韓魏者得霸權!這是因為韓國和魏國地處中原,東邊和齊國接壤,南邊和楚國接壤,西邊和秦國接壤,北邊和趙國接壤,屬于不折不扣的中央樞紐四戰之地。 因此,任何一個霸主國在崛起之后所做的事情都必然是帶著韓魏兩個小弟朝著他國發動進攻,比如說齊威王、齊宣王時代的齊國,還比如說現在的趙國。 秦國屬于最貪心的那種霸主,秦王嬴稷不打算帶著韓魏兩個小弟出擊敵人,而是打算直接把韓魏一口吞掉!由于有著白起的存在,秦國這個打算幾乎就要成功了,直到遇上趙括。 長平之戰、負藜之戰,趙括兩戰把秦國打得喪師丟土,如今更是要重走當年霸主之路,帶著韓魏兩個小弟對秦國發起進攻!趙國也不是沒有對齊國、燕國和楚國發出邀請,但這三個國家之中齊國和楚國自命不凡不愿意跟在趙國背后當小弟,燕國則是地處東北偏遠之地完全懶得去摻和到千里之外的河東郡之戰,所以只有趙韓魏這“三晉”聯合起來伐秦。 對此趙括并沒有什么不滿,要知道趙括一開始的要求其實更加簡單一些——只要沒有人來干擾趙國和秦國之間的單挑就行。 話是這么說,但對于韓魏兩國的幫手趙括自然還是不會拒絕的。 剛剛帶著趙國大軍渡過漳水,趙括就見到了早就已經帶著五萬魏軍等候在這里的魏國大將軍晉鄙。 雖然名字之中有一個卑鄙的鄙字,但晉鄙這個人的長相一點都不卑鄙,而是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笑起來的時候更是十分具有感染力:“晉鄙久仰武信君大名,此戰得以在武信君麾下效力,實在是三生有幸啊!” 趙括看著面前的晉鄙,臉色一時間有些復雜。 這個晉鄙可是史書留名的,是大名鼎鼎的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之中,被信陵君門客朱亥用大錘直接爆頭的反面人物。 只不過在如今這個時空之中趙國取得了長平之戰的勝利,所以秦軍也不可能乘勝進軍包圍邯鄲,就更不可能有什么信陵君救趙的故事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