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也經(jīng)歷了這場風(fēng)暴,田父急的團團轉(zhuǎn),按照現(xiàn)在看來,外賣的單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所有單子里面占了四分之一,好的時候占了三分之一的生意。可是抽成高了意味著成本就提高了。利潤壓縮。 開店還有一個開店的成本和人工的成本,如果再加上外賣的成本那就意味著沒有多少賺頭,這等于是只是無味棄之可惜。 唐詠詩思來想去就想了一個辦法,自己開發(fā)一個app。 對她來說這個并不難,她開發(fā)的這個app覆蓋面也不廣,就是一千米以內(nèi)的外賣商家,而這是一個千米商圈,等于超出這個范圍自然不能點餐,還有一點,這個范圍內(nèi)點餐享受的和店里是一樣的價格和品質(zhì),唐詠詩出始收費也就五個點,因為自己做編程,不用請人維護,只要花點時間稍微維護一下就行了,系統(tǒng)全都是自動的,她也不弄那些花里胡哨的頁面,別人點單就會通知商家和騎手。至于騎手,已經(jīng)在招人了,也就是多招幾個的事情。 唐詠詩最開始的初衷并不是賺錢,只是為了自己店里的外賣方便,因為點外賣肯定也不會點太遠(yuǎn)的店,第一時間長了等不及,第二時間長了菜的味道有時候都會變掉,而且她的初衷就是一千米內(nèi)的商家。 當(dāng)然幾個大的平臺肯定還是要合作的,只是他們不降質(zhì)量,就是在平臺上面加價格,等于店吃一份餛飩二十的,那么平臺上售價二十四元,這樣就沖抵了平臺費用。要是有人覺得不劃算,肯定會出來吃,當(dāng)然不在乎錢的人也不會在乎多這幾塊錢。 但是自己的銷售平臺做好了,費用會節(jié)省很多不說,說不定還能做出一些東西來。 唐詠詩是那種想做就做的人,很快就牽頭,找了附近店面的商家咨詢他們的意向,最后這些人給的答案是做。平臺的單一化提價太高,他們很多已經(jīng)屬于苦苦支撐,不做沒有生意,做了店面房租還加上人工成本稅金可以說是所剩無幾,可能他們辛辛苦苦忙死忙活做的還不如平臺銷售賺的多。看似他們是老板,其實就是給平臺和房東打工。 唐詠詩說的提價,也有人提,但是客人心里也是有落差感的,來店里消費一樣?xùn)|西二十,可是外賣卻貴,理解的人說,這是平臺抽成太厲害,不理解的還說是你提價還給你提綱上線的,說你亂標(biāo)價,去消費者協(xié)會告你。 商家很想說寶寶心里苦呀,寶寶心里無奈。可是無奈夜有所夢辦法,現(xiàn)在平臺沒有什么選擇的余地,誰讓剛剛出來的時候他們貪便宜上當(dāng),紛紛入駐,就是后來有別的平臺崛起也是不削一顧,現(xiàn)在只剩下唯一唯二,人家提價了,那也只能是任由宰割。 唐詠詩提出來的時候,這些人紛紛表示可以一試,然后唐詠詩那平臺做起來,先是找了一家圖文印刷的店,打印了幾張宣傳海報,直接掛在了合作的店面中。 剛開始有人見到新出來的平臺還覺得很新奇,畢竟這個當(dāng)下外賣平臺可以說是被壟斷的行業(yè),眾人想著無非就是新的平臺出來馬上要倒閉,但是店里面的店員稍微提了一下,這個平臺的價格不一樣,吃的質(zhì)量保證和店里的一樣,不會出現(xiàn)任何差別對待,于是這些上班族本著能省一塊是一塊的心態(tài)下載了這個叫做千米覓食的app。 打開app附近的店家并不多,果然是一千米之內(nèi)的顯示,除此想要一千米之外多點的都沒有。眾人就覺得有意思了。 外賣潛規(guī)則之一:堂吃和外賣數(shù)量必定是不對等的,有些連味道都是不一樣,大店外賣都是學(xué)徒燒。小店食材都是挑剩下沒有丟的做外賣的食材。 外賣潛規(guī)則之二:堂吃和外賣價格不同,以一個包子為例,堂吃一塊五一個包子,而外賣就要兩元五一個加上餐盒費打包費騎手的路費,就算有滿減和平臺紅包券,用下來可以剛剛打平餐盒費和打包費,可是要是和堂吃算下來還是不劃算很多。 以一份三十元的外賣為例,堂吃的話差不多十五元。不知道堂吃的價格還好,沒有吃過堂吃的話也還好,可要是做過對比,那就覺得這個價格不劃算,只怕外賣的時候也會避開這家,總覺得在價錢上有心里陰影。 現(xiàn)在忽然出現(xiàn)一個平臺可以整正的用堂吃的價格和品質(zhì)吃到外賣,他們其實內(nèi)心也是很愿意的。 打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有些堂吃的老客就下載了千米覓食。 然后午飯的時候又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點了外賣。辦公室點外賣總是會有比較,大家都是一起吃,哪一家好吃,哪一家的不好吃。 程方是一個剛剛畢業(yè)的新生,在一家公司實習(xí)之后就被留了下來。他也算是幸運的,不過剛剛過了實習(xí)期,工資肯定沒有辦法和別的老員工相比的,一個月工資四五千,在一線城市可以說是捉襟見肘,房子和同學(xué)一起租,加上手機費,交通費,一個月花下來可以說是一分不剩,如果談一個女朋友那就是負(fù)債累累,好在他大學(xué)畢業(yè)就和女友分了,女友要回老家,他就想要留在大城市打拼。理念不一樣,唯有分手一途。 就這樣,他連吃飯都是算著吃飯。一個月給自己的預(yù)算吃飯只有一千五,所以早飯都是家里隨便啃一個口袋面包,中午算是吃的最好的,但是也不能超過三十元,他能選擇的余地不多,相比外賣,他更喜歡堂吃,堂吃便宜量又大,他一天的消耗全靠中午這餐,也想過自己做飯,但是晚上加班早上實在起不來,也沒有時間去菜場。于是作罷。 今天他堂吃的時候就看到了新的下單app說是品質(zhì)和堂吃一樣,最主要費用和堂吃一樣,要是費用和堂吃一樣,那他肯定是選擇堂吃的,每天上班都這么累了,誰還喜歡為了吃飯跑上跑下的。 他下載了app進去一看果然和手機中別的平臺價格不一樣,這個價格完全和店中的價格是一樣的。進去店里按照平常的習(xí)慣他點了一份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