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事實上,法鞅對與攻取易州一直是持反對意見的,畢竟楚國方才變法不久,人心還未穩固,國力也不強,加之易州易守難攻,且沒有必要的戰略價值,非是必取目標。 但黃覆是鐵了心要取下易州,在他的意識里,唯有國土越大,自己的實力才越強,否則難免會重蹈段洪、高密這般的覆轍。 然而,這一戰下來,將楚國建立兩年時間內積累的財力都打快空了(多用于采購江南之地的礦石原料,占到了軍費總支出的三分之二),已經無力再繼續發動一場十萬以上規模的持續性戰役。 為了盡快恢復國力,法鞅可謂是絞盡腦汁,想盡一切辦法。 他十分清醒,北面的劉策不會眼睜睜看著自己壯大起來,如果讓他知道現在楚國積弱,定會領兵渡江而下。 青、湖二州地勢平坦,一旦陵江防線失守,面對數十萬鐵騎的蹂躪,法鞅知道會是一個怎么樣的結果。 可恰在此時,蒙洛人主動聯系了自己,言愿與楚國聯盟,共同對方漢朝,自己所要做的不過是在蒙洛與漢朝開戰之際,在后方襲擾漢庭,給他們添堵。 對與蒙洛人,法鞅一向對這群有狼子野心的塞外蠻夷持戒備的態度,但目前楚國的局勢不得不讓他做出改變,同意與蒙洛人聯盟,共同對付劉策。 必要時,楚國可以和蒙洛人一起,南北兩面共同夾擊漢朝。 在將與蒙洛人的聯盟提議報與黃覆后,黃覆也同意了這個建議,現在該做的,就是快速恢復從易州之戰結束后,所消耗的元氣。 只是眼下,讓法鞅頭痛的就是恢復國力這一塊。 由于楚國法令嚴苛到了極致,百姓一言一行都被嚴密監控,稍有不慎就會有牢獄之災,這讓楚國一部分百姓心中難免會有怨氣。 還有那高昂的稅收壓的無數工匠農戶身心疲憊,時間一久,一部分楚國百姓已經麻木的接受現實。 還有一部分,則不愿意繼續呆在楚國等死,紛紛暗中策劃如何逃離這個可怕的地方。 在楚軍攻打易州的時候,就有二十萬青州百姓抓住時機,舉家向陵江邊跑去,哪怕是會被淹死在江中,也要逃離黃覆法鞅高壓的統治。 最終,二十萬百姓中有十七萬人被抓了回來,兩萬多人死于根楚軍的廝殺中,還有數千人淹死在喘急的陵江內,只有百余人終于逃到了對岸…… 至于那些被抓回來的百姓,下場大多極其悲慘,男的基本被分配到苦力做一輩子工,女的直接貶為賤籍,只能從事那些不恥骯臟的買賣。 雖然這次事件并沒有動搖楚國根本,但讓法鞅感到憂心忡忡的是,他在審問一名北逃的犯人時,那犯人對自己所說的一番話。 “到了漢國,其他不敢說,至少有了自由,不會因為看本書而被挖眼鑿鼻,也不會因為一句話而下大獄, 我不想成天活在提心吊膽之中,不想走路還要默算步數,不想自己的子女跟我一樣,天天從早忙到晚,庸碌的過完一生, 而這些,楚國能給我們么?” 那次審訊之后,法鞅開始陷入了思索之中…… 不要誤會,法鞅并非是在反省,而是思索如何杜絕這種情況繼續發生。 終于,法鞅輕輕合上書本,目光如炬的起身,猶自說道:“看來,本相的法令還是太寬松了,馭民五術只講治,而沒言法! 即日開始,馭民五術順則昌,若逆無可校者,一律格殺勿論!” 自此,楚國的法律更嚴,更加可怖…… …… 長安,大明宮,永樂殿…… “陛下,青、湖二州的百姓,真的苦啊……” 昔日被抄家的王雅芝,幸運的成為渡過陵江,脫離楚國高壓統治的一員。 在荊州軍官的安排下,王雅芝與其余一些“難民”一起被送往了長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