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十五章-《平凡苦難》


    第(1/3)頁

    如果有一個外國記者,在中國的街頭采訪隨便一個中國人,問他:“請問您認為一年的365天之中,最重要的是哪天?或者哪幾天?”估計有七八成的概率會回答,是過年那幾天……

    是的!過年,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占有太重太重的分量。

    為了理想而奔波的人們,一年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忙碌于自己的工作、事業。在生活的巨大壓力之下,不敢偷懶,不敢懈惰,每天都“擼起袖子加油干”,為自己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奮斗……

    只有過年,才是自己心靈可以放松的時間。只有家鄉,才是在外漂泊靈魂停靠的港灣!

    在缺吃少穿的年代,人們喜歡過年應該是過年了才可以隨心所欲的大吃大喝,可以穿新買的漂亮衣服,可以順理成章地不用出去干活。

    而在物質極端豐盛的年代,人們還是喜歡過年。哪怕相隔千里,哪怕高速擁堵,哪怕搶票艱難……人們還是從漂泊的城市千里迢迢,想盡辦法趕回家鄉,肯定就不是為了簡單的吃喝了。

    為的,只是那濃濃的鄉情;為的,只是能看看自己年邁的父母;為的,只是能和自己的兒時玩伴,親朋故友暢談兒時的趣事,暢談自己的經歷,可以不用再戴著面具說話,可以讓靈魂得到短暫的休息……

    春節具體有多少年歷史,資料上并無記載。資料上關于春節如何形成的記載如下:

    春節是由歲首祭祀演變而來,上古時代的原始信仰是年節形成的重要因素。上古時代人們以一年農事結束后在新一年開端的歲首,舉行祭祀活動報祭天地眾神、祖先的恩德,祈求豐年。

    春節歷史悠久,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在古代民間,人們從年末廿三或廿四的祭灶便開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結束。但是在現代,春節的完全結束一般定義在過完正月十五元宵節后…………

    至于這個“上古時代”,究竟是什么時代?西元多少年?作者想,應該不晚于傳說中的“圣王”:伏羲、神農、顓頊、帝嚳、黃帝、炎帝、堯、舜……時期吧!

    大年初四這天,曾仕湖家叫年飯了!

    往年曾仕湖家叫年飯,都是“半仙”和曾仕湖媽媽操心的,無非就是叫上曾仕湖的曾祖父曾而正公的孫輩這幾家。(曾則宏的五個堂兄弟,)和回來拜年的姑姑,姑丈,姐姐、姐夫們一大家人一起吃餐飯。

    曾村人叫年飯慣例,基本上是叫到同一個爺爺下來的堂兄弟。再遠一點,就沒辦法叫到了,因為人數太多,如果那樣叫年飯簡直就是辦酒席……

    其時“家主”還是半仙曾則宏。曾則宏同爺爺的堂兄弟就包括了曾而正公大兒子曾優鶴那系的:曾則藍、曾則圖兩兄弟;曾而正公小兒子曾優鳩那系的:曾則起、曾則偉兩兄弟。半仙曾則宏是曾而正公二兒子曾優鵬的唯一苗裔,這個前面已略有交代,再次贅述……(當然,十幾年后曾仕湖等人全部成家后叫年飯也還是叫這幾家,只是人更多了……)

    往年叫年飯一般都是約20個,兩桌子人。曾而正公這五個孫子每個人膝下的小孩倒是很平均:都是兩個,除了半仙曾則宏是兩個兒子之外。其他:曾則起、曾則偉、曾則藍、曾則圖都是一子一女。

    曾仕湖的兩個叔叔:曾則藍、曾則圖因為從他們小時候就跟著他父親曾優鶴搬去了縣城居住,所以對于曾仕湖來說比較陌生。知道是叔叔,也知道過年,清明等節日,或者有婚喪嫁娶等大事,都會在聚一起吃飯。曾則藍的兩個小孩和曾則圖的兩個小孩,也就是曾仕湖的四個堂弟妹,對于曾仕湖來說也是比較陌生。從小就沒在一起長大,而且年紀都比曾仕湖等要小5歲以上,不是同一代人,和曾仕湖無甚交往……

    和曾仕湖比較熟的是從小生活在曾村那幾個,曾仕湖的大伯父曾則起有個兒子叫曾仕寶,比曾仕湖只大三歲。但因為性格方面原因,曾仕湖不喜歡和他玩,而且這次過年他也沒回家。曾仕寶去廣東打工幾年了,基本上每年過年都不回。用他老爸的話說就是:

    “每次打電話回來都說在那里很好賺錢,但每年都沒見寄錢回家,不寄錢回家還不算,過年也不見回來。問他只說忙,有那么忙又沒見賺到錢……”

    曾則起的女兒,也就是曾仕湖的大堂姐。因為年紀比曾仕湖大了5-6歲,年紀差距有點大,所以也交往較少……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亚市| 恩平市| 哈尔滨市| 海淀区| 泾阳县| 章丘市| 英超| 小金县| 浦城县| 米林县| 大连市| 汕尾市| 板桥市| 密山市| 芜湖市| 甘孜县| 盐边县| 那曲县| 祁连县| 厦门市| 儋州市| 兴义市| 宜章县| 大新县| 湘乡市| 谢通门县| 成武县| 奉新县| 凤台县| 玉田县| 江口县| 桂阳县| 兰溪市| 太谷县| 湘西| 山阳县| 揭阳市| 六安市| 景宁| 鱼台县| 长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