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交通便捷了,將來就算中原改朝換代,也可保這片區域不易脫離中原。 神武二十六年,劉宇又一項改革,為了避免后世皇帝昏庸,敗光國庫,致使王朝覆滅,劉宇立下祖訓,將國庫與內努分開,國庫之銀用于朝廷,內努之銀方用于皇室,不可相混。 神武二十七年,劉宇年已七十九歲,雖有華佗親自帶出來的眾多優秀的弟子,可人壽終有盡時,劉宇越來越感覺自己的氣血漸近枯竭,或許撐不了幾年,他的壽命也要走到盡頭了。 南面已經滅了南楚,大漢疆域東面與南面皆臨大海,北臨極北雪原,向西則一路到烏拉爾河以東一帶草原,同時征服大宛、康居、安息、貴霜等國,印度中南部地區,許多邦國聽聞安息、貴霜皆臣服大漢,有條件的也都聯系大漢,上表臣服,共尊漢天子為天下唯一的‘皇’,上天之子。 整個世界所有有文明的區域,只有羅馬帝國還未曾臣服,只要在令羅馬帝國也臣服,那么劉宇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就相當于統一了‘世界’。 劉宇壽命走到盡頭之前最后的愿望就是征服羅馬帝國,實現世界所有文明之地,皆為大漢臣屬。 神武二十八年,經過一年時間的準備,劉宇以羅馬帝國妄稱‘帝’字,乃對天子不尊,下旨派遣兩萬陌刀軍,一萬飛龍騎,同時征發大宛、康居、安息、貴霜等二十萬士卒,總共二十三萬大軍,以鄧艾為主帥,姜維、呂臻、甘莘為大將,征討羅馬帝國。 為了一戰使羅馬帝國臣服,劉宇還下旨早年已經西遷到烏拉爾河以西,攻占了頓河平原,又征服哥特人,攻占基輔平原的北匈奴,出兵攻擊羅馬帝國東北側。 圣旨中對北匈奴說的意思大致是這樣:匈奴乃夏朝遺民,亦為三皇五帝之后,雖與大漢有數百年仇怨,但念在既已西遷,遠離中原,只要共奉天子,遵從圣喻,大漢不欲斬盡殺絕。今大漢兵伐羅馬,匈奴即在羅馬東北,當共同發兵擊之! 基輔平原上的匈奴王庭,突然接到大漢傳來的漢天子圣旨,匈奴上下頗有爭議。 反對者,大漢與匈奴數百年仇怨,匈奴便是在大漢的驅趕下,不得不離開祖地,屢次西遷,過程極為悲戚,匈奴豈能向大漢妥協。 贊同者,大漢畢竟過于強大,一旦不從天子圣旨,漢軍極有可能也越過烏拉爾河,再次攻擊匈奴,他們很可能會在大漢的兵鋒之下,再次失去占領的肥沃的頓河平原,基輔平原。 況且,羅馬帝國富庶,匈奴也極為眼饞,但匈奴剛剛再次西遷不過十來年,也才剛剛征服哥特人,元氣未復,力量有限,根本不足以招惹羅馬帝國。如今遵從漢天子的圣旨,與大漢共同夾擊羅馬帝國,這是一個機會,就算失敗,也可以把臟水往大漢身上潑,羅馬帝國要仇恨也是仇恨大漢。 最終,匈奴還是選擇妥協,遵從漢天子的圣旨,打著大漢的旗號,出五萬騎兵,從東北側攻擊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雖然統治疆域最大的時候,有將近五百萬平方公里土地,但其真正的核心力量只有半島本土的羅馬人,而羅馬人的總人口大致在一千五百萬左右,至于其他區域,都只是被羅馬人征服的各個部族,松散的領主自治勢力,只是共尊羅馬皇罷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