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中箭墜馬的拓跋鮮卑騎兵幾乎達(dá)到兩百人。 拓跋元泰避開一支,格開一支射向他的箭矢,隨后看后方傷亡慘重的情形,他瞳孔不禁微微一縮。 拓跋鮮卑騎兵也向飛龍騎射箭,然而飛龍騎士兵每一個(gè)都是精銳之中的精銳,箭矢不能破鋼制鐵甲,而射向面門的又被輕易偏頭躲過,一輪箭雨,竟無一名飛龍騎墜馬。 于此同時(shí),飛龍騎第二輪強(qiáng)弩箭雨射來,這一次箭雨范圍更大,足足兩百多拓跋鮮卑騎兵中箭墜馬。這還未短兵相接,拓跋鮮卑騎兵就死傷了四百多人,堪稱傷亡慘重,拓跋鮮卑騎兵們都震驚了。 不過,拓跋元泰與拓跋鮮卑騎兵到也沒至于這樣就心生恐懼了,漢軍弓弩精良,鮮卑諸部也都有流傳,現(xiàn)如今他們只是親身體會(huì)到了罷了。 但他們相信,只要真正短兵相接,勝利還是屬于無敵的拓跋元泰將領(lǐng)帶領(lǐng)下的他們的。 雙方鐵騎洪流相撞,開始短兵相接了。 情形顯然跟拓跋元泰與眾拓跋鮮卑騎兵們想象中的不一樣,或者說他們自己才是自己剛剛那想象中下場悲慘的一方。 漢軍飛龍騎士兵手中的馬槊總長八尺,槊頭兩面開鋒,有血槽呈劍型,刃長約一尺八寸。總的來說,馬槊就如同一柄長六尺有余的青鋒劍,乃騎兵沖殺最佳利器。 這樣的利器,不僅相比較拓跋鮮卑騎兵的彎刀有長度的優(yōu)勢,殺傷力方面,哪怕對(duì)上身披鎖子甲、鐵圜甲、明光鎧的重裝騎兵,也能一擊破甲,將對(duì)方身體刺一個(gè)對(duì)穿,更何況拓跋鮮卑騎兵身上只穿了普通羊皮或粗布,更是萬萬不可能擋得住馬槊的殺傷。 只見第一個(gè)照面,漢軍飛龍騎士兵手中的馬槊便將一名又一名拓跋鮮卑騎兵的身體刺了對(duì)穿。或橫掃,那一尺八寸兩面開鋒的槊刃甚至能直接將拓跋鮮卑騎兵的頭顱直接砍下來。 同時(shí),拓跋鮮卑騎兵也有揮舞他們的彎刀,欲殺漢軍飛龍騎士兵,可惜他們的彎刀太短了,根本沒等他們砍中漢軍飛龍騎士兵,他們自己就已經(jīng)先輩漢軍飛龍騎士兵的馬槊擊殺了。 就算有閃躲過了漢軍飛龍騎的馬槊,手中彎刀也砍中漢軍飛龍騎士兵的身體,可這質(zhì)量還差得可憐的彎刀怎么可能破得了鋼制魚鱗甲,漢軍飛龍騎士兵沒被砍死,反而砍中他們的拓跋鮮卑騎兵手中的彎刀直接斷了! 這樣的一幕,讓諸多拓跋鮮卑騎兵直接懵了! 趁著這一下,方才沒第一擊擊殺他們的漢軍飛龍騎,回槊將他們擊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