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藏寶之地-《方外:消失的八門》
第(3/3)頁
魏凡婷很坦然地答道:“我不識字,但我哥哥認識。”
丁齊:“你就沒和你哥哥學嗎?”
魏凡婷:“哥哥沒有教過我,他說我沒必要學。”
丁齊沒話說了,前走兩百米就到了那片建筑中。建筑是古典的梁柱結構,從形制上來看居然很像是宋代的。丁齊雖不是這方面的權威專家,但也不算毫無概念,大體還能分辨出來。
梁柱結構的中式古典建筑,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那就是墻壁是用來擋風和御寒的,并不承重,所以也有人形容為“墻倒屋不塌”。這些建筑看上去有些舊了,但并不破敗,顯然修建它的材料都經過特殊的處理,所以才能保存到如今。
屋頂上的筒瓦似琉璃非琉璃,因為它沒有琉璃那種光澤,卻顯示出陶瓷般的質地,是淺青色的。也許早年這些瓦片是有光澤的,但在漫長的歲月中變成了這樣,假如用阿全介紹的古董行術語,這應該叫“消火”。
魏凡婷就住在西配樓的樓上,那里有床鋪,床上用品居然都是現代的,收拾得很干凈整齊。至于中庭從外面看是兩層,但是到了屋里發現卻是一層,房梁非常高,就是傳統建筑中的主廳。這棟建筑應該經過修繕,很多部位顯得新舊不一,里面的陳設當然也是什么年代的東西都有。
丁齊居然還發現了一個半導體收音機,紅燈牌的,用兩節二號電池的那種,他小時候經常見爺爺捧著這東西在院子里曬太陽。它也不知是什么人帶進來的,估計是拿進來之后才發現收不到任何節目,然后就扔到了大廳的角落里。
這些都不算意外,真正讓丁齊震驚的是前面兩側廂房里放的東西,若是按照傳統的大戶人家宅院的格局,那里本應該是門房和賬房。東廂房中放的是各種器皿,進去一看是滿眼熠熠生輝,幾乎全是黃金所制!
金佛像、金燭臺、金燈座、金缽、金鑼、金杖、金盆、金盞、金碗、金瑞獸、金蓮花座……等等,好像畫風有些不對,丁齊拿起一根小指粗的金鏈子問道:“這東西是哪來的?”
東廂房中其他的東西明顯都是古物,而且很多是佛教法器,可這根金鏈子顯然是現代物品,工藝上根本沒法比,就是黑幫片中的團伙老大脖子上常戴的東西。類似的物品這里還有好幾件,顯得很是不倫不類。
魏凡婷答道:“這東西是哥哥從外面帶回來的,他帶回來好幾件,其他的就是一直在這里的。”
好吧,丁齊頗有些無語。這里應該就是葉行想要尋找的赤山寺藏寶地,而魏凡超從小生活在這里,大概認為這個地方就應該放點金器,所以出去的時候也順便捎了幾件回來。
其實丁齊再別的地方也看見金器了,在魏凡婷的住處就有一個非常精美的蓮花紋金盆,就是她平常用的洗臉盆,而毛巾則是現代的紡織品。不僅如此,魏凡婷平常用的餐具,比如碗碟之類,用的也都是珍貴的金制法器,其價值要遠遠高于黃金本身。
但這又怎么樣呢,在這里只是普通的日常器皿而已,需要用就拿去用了。除了金器之處,這里還有玉器和瓷器,顯然都是相當珍貴之物,但數量遠沒有金器那么多。
很顯然這是亂世藏寶之地,赤山寺歷史上經歷過多次兵災火劫,又多次重建,而亂世之中黃金恐怕比玉器和瓷器珍貴多了,也更容易保存。
西廂房中放著幾排架子,收藏的是各種田契和地契,還有不少放貸的借據文書。丁齊小心翼翼地抽樣翻看了一部分,這的里保存條件很不錯,大部分文書還是能看的,居然都是宋代的。
給東廂房那一屋子器皿斷代還比較麻煩,但是這些文書上都有年月記錄。此地的收存到南宋末年為止,甚至可以說是戛然而止,最大量的契約文書都是南宋末年的。
這些古代的不動產權證和債權證書,到了當代早已失去了實用價值,卻有珍貴的文物價值。這種文物價值,并不是在古董市場上的炒賣價值,假如拿到外面應該被檔案館收藏。據魏凡婷說,她偶爾會到東廂房找點東西用,但西廂房這邊幾乎不進來。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夏|
鄢陵县|
平湖市|
昌宁县|
潞西市|
沈丘县|
报价|
衡东县|
龙游县|
邵东县|
始兴县|
芷江|
上饶市|
陕西省|
安远县|
广汉市|
八宿县|
清徐县|
奈曼旗|
德清县|
临清市|
古丈县|
咸宁市|
汉寿县|
荔波县|
北宁市|
镇赉县|
吕梁市|
曲沃县|
志丹县|
蕉岭县|
武夷山市|
如东县|
十堰市|
寻乌县|
兰州市|
疏勒县|
吴川市|
密云县|
赤水市|
民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