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一卦管三山-《太虛傳記》
第(1/3)頁
“它現在能否走動?”吳行風心中大悲,動物的情感比人更加真誠。同時,聽到三目攝魂這種邪術,頭皮也是一陣發麻。
吊睛白虎似乎聽懂了吳行風說話,勉強起身朝著林中走去,走出三步,小虎崽跟了上去。眾人隨后。
二里外,有處地勢較高的山坡,山坡下有個石洞,吊睛白虎自那停了下來,仰頭發出一聲虎嘯。轉身走向石洞,石洞不大勉強容納吊睛白虎通過。
片刻后,吊睛白虎口中叼有一物自石洞中出來。
眾人皆是疑惑,吳行風正欲開口,便見吊睛白虎張開虎嘴,虎嘴一張,一個形狀與三目銅鈴一樣的東西滾到地上。
吳行風皺眉望向白氿真,白氿真一臉詫異。“怎會有二個三目銅鈴。”
“大人,奴婢知道一個關于三目銅鈴的傳說。”阿蓮從身后走上前來,指著地上的三目銅鈴說道。
“哦?說來聽聽!”吳行風朝阿木招手,阿木會意,將布兜里的三目銅鈴拿了出來遞給吳行風。
阿蓮說道:“當年我父親十四五歲時跟隨族人在常羊山一帶狩獵,遇到一個禿頂男子,圓臉,此人五十多歲,個子高大,頭上戴有一頂壓邊小帽,在小帽兩側各掛了一條紅繩,紅繩上系有木質小魚。右手拄了一根枯木拐杖,拐杖上掛了一個鈴鐺。聽我父親說,后來他才知道此人是黎族巫師,曾救過一只受傷猛獸,機緣之下得到了三目銅鈴以及使用方法。后來經蚩尤之手,結合黎族的御獸之法,研創出一套名為三目攝魂的邪術。三目分別代表天魂,地魂,人魂。”
吳行風在聽阿蓮講述時,仔細觀察阿木遞來的三目銅鈴。其形狀與后世的風鈴很是相似,在銅鈴邊身刻有三只奇怪的眼睛。
“令尊可曾提到三目銅鈴除了御獸之外的其他用途?”吳行風問。
阿蓮回憶后說道:“父親只說,三目代表天地人三才,天魂為白,地魂為黑,人魂居中,色常變,其他不知。”
吳行風聞言,倒轉手中銅鈴,發現銅鈴內部用來與共鳴缽產生共鳴的共鳴條末端掛著一枚黑色珠子,此珠與共鳴條鏈接的技術比之后世的鏤空焊還要精密完美,共鳴條的末端是一個圓形凸起,黑色珠子便在這凸起中,在鈴鐺搖擺時黑色珠子會自鏤空的凸起內翻滾。
此物不知是何人設計,吳行風此時才發現三目銅鈴的用途遠不只用來御獸這般簡單。以天地人三魂為才,攝魂為用,天地黑白上不及天陽乾始,下不接地陰坤端。
以三才命魂居首,左右乾坤輔佐,阿蓮父親當年所見之人絕非普通能人,若是吳行風沒有猜錯此人身份不只是黎族巫師那么簡單。
阿蓮見吳行風眉頭緊鎖,指著地上的三目銅鈴說道:“吊睛虎王所贈之物,與黎族圣物相比,二者自外觀上無有區別,唯一的區別應該是銅鈴內部的共鳴條末端上鑲嵌的珠子。”
白氿真走上一步,彎腰撿起吊睛虎王自口中吐出的三目銅鈴,擦拭之后遞給吳行風。
白氿真擦拭三目銅鈴并非嫌其表外沾有唾液,而是趁機用靈氣試探,此物屬性是否與黎族那件存在區別。一試之后,二者同出一人之手,重量與結構完全一樣,甚至連共鳴條材質都相同,皆為鐵木。
吳行風右手接過,翻轉細看與左手三目銅鈴進行比較。
二者從外觀上無有差別,連銅鈴邊身上的紋理都是一模一樣,唯一不同之處便是銅鈴內部銜接末端凸起的珠子。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县|
彩票|
上蔡县|
进贤县|
孝感市|
灌阳县|
武宁县|
榆树市|
酉阳|
长宁县|
蒙城县|
定襄县|
广汉市|
建平县|
民勤县|
潍坊市|
平乡县|
哈巴河县|
昌邑市|
饶平县|
灵武市|
寿阳县|
株洲县|
蓝田县|
方山县|
高淳县|
青岛市|
乐至县|
玉树县|
禄劝|
海安县|
禹城市|
宁阳县|
玉环县|
五河县|
瓦房店市|
辽阳县|
安吉县|
尚志市|
抚顺市|
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