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得益于土豆、玉米、黑麥等抗寒耐旱作物的種植,得益于南方、海外的反哺,中原地區的社會得以保持穩定,百姓得以溫飽度日。 南方諸省,比如福建、兩廣、江浙,人口數量也呈下降之勢。湄公、海南、東番得益于人口的遷徙,開發建設的速度大大加快。 海外領地的增多,對于人口的渴望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內地的人口早已不夠,只好把占領區的人口進行異地遷徙、安置。 對于緬甸的打擊一直沒有間斷,聯手暹羅占地搶人,大量緬人被遷往呂宋、婆羅洲等地。 在海外領地,這些緬人將學會并使用漢語,逐漸被通婚同化,兩三代之后,將徹底融入,成為大明子民。 不僅是緬人,婆羅洲、呂宋、淡巴錫等海外領地,也開始進行人口互換。沒有文字、歷史等底蘊的土著,又在異鄉,同化或馴化的速度將大大加快。 而海外領地交納朝廷的賦稅已經達到了四百多萬,幾乎全部用于海陸軍的擴充和維持。 朝廷財政,以及皇帝的金花銀,則專力用于應對大災害。甚至于,皇帝還拿出了內帑,才終于挺過了天啟十九年至二十七年這最嚴重的八年時間。 天啟二十三年,皇帝重金求購,還附加了另外優惠的條件,橡膠種子和金雞納樹種子終于到手。 皇帝對此欣喜若狂,立刻下旨,賞賜獻上種子的法國人以重金,并同意與法國王室商談兩國簽約合作的諸項事宜。 法國不算什么,皇帝盯上的是英國佬和荷蘭人。而且,沒有別的的條件,更讓皇帝感到欣慰和慶幸。 橡膠樹和金雞納樹種子被迅速送到婆羅洲,坤甸總督顏思齊不敢怠慢,接到密旨后,立刻辟出園子試種。 這是兩種戰略物資,是發財致富的下金蛋的雞;金雞納樹,更是大明海陸軍在南洋擴張并長駐的保護神。 南洋將因此而富庶,大明的科技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將因為橡膠而騰飛,而改變。 “英荷將爆發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戰爭,待塵埃落定,荷蘭衰落,便是將其逐出亞洲的時候。” “在南亞次大陸,將與我國展開爭奪的將是英國,從現在開始,便要開始布置,開始準備。” “霍爾木茲海峽,位置重要,與葡萄牙人聯合收復,并占據霍爾木茲島,于我國有利無害。” “西夷的主要精力在非洲和美洲,大明帝國在亞洲的布局正在其時,要持之不斷地進行,切不可松懈。” “北方有俄羅斯國,其擴張之野心應高度警惕,不可輕視。在進軍西域,以及爭取漠北蒙古諸部時,要當心其插手。在東北,更應持續北進,并擊破俄羅斯國南下擴張的妄想。” ………………. 皇帝在繼續輕閑,但在戰略層面的指導和提點,卻沒有停止。一個總工程師,畫出藍圖即可,具體的工作,自有下面的臣子執行運作。 而且,不僅僅是戰略走向,還兼有預言的性質,都在內閣、兵部備案可查。 要說輕閑,還真是冤枉了皇帝,他的精力主要放在了培養自己的子女身上。 特別是大皇子朱慈煊、二皇子朱慈煷、三皇子朱慈炯、四皇子朱慈燷、五皇子朱慈烽,皇帝親自檢查功課,并布置作業。 朱慈煊為皇后張嫣所出,身為嫡子、長子,本是皇位最名正言順的繼承人。但連皇后都能從皇帝的言行中看出,想要坐上龍椅,還需要自己的努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