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皇帝雖然在湄公省開發上大力支持,但在某些人看來,增加土官還是表現出皇帝并沒有真的把湄公省看作大明的疆域。 但這些人的判斷是錯的,皇帝開發湄公省,不僅是為了渡過災害,更要將其牢牢地握在手中。 而且,一個湄公省是滿足不了皇帝的野心和胃口的。為了鼓勵大明子民向海外開拓,別說幾個土官的任命,就是封侯晉爵,皇帝也不吝嗇。 只不過,現在能明確知道皇帝心思的,除了海商總會的李旦、顏思齊等人,還真是寥寥無幾。 現在還不是大張旗鼓宣傳鼓勵的時候,皇帝自有他的分析和判斷。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大明水師的實力不夠強大。 盡管每年都造船添炮增兵,但在資金上,向遼東傾斜是不可避免的。 當然,能夠支撐遼東、西南兩場戰事,還能給水師拔付一定的錢款,已經是很令人驚訝的事情了。 而平遼大勝之后,皇帝接下來的第一個扶持大項,便是水師,這是他已經計劃很久的。 至于能節省下多少資金,皇帝也有了計算,只待毛文龍入京述職后,再作最后的決定。 等到奢安叛亂平定,皇帝計劃在兩年的時間內為大明水師至少增添艦船百艘,火炮千門。 如果達到這個水平,不僅稱霸亞洲海域沒有問題。皇帝還準備向呂宋的西班牙人開戰,討還積欠的血債。 打敗西班牙人還只是開始,將荷蘭人趕出亞洲,則是第二步;第三步就不用說了,把西夷全部趕走,把南海變成大明的內海。 雄心勃勃,或者說是野心勃勃,皇帝的信心所在便是他年輕。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難道還達不到目的?可能到了那個時候,稱霸亞洲海域也不會讓皇帝滿足了。 叢林法則,弱肉強食;落后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 沒有誰比皇帝更痛切地知道這些冷冰冰的道理,什么仁義道德,在國與國之間,在利益面前,統統是扯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