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 人的閱歷和見識,肯定要通過接觸和經歷的人和事來增長。 皇帝也沒奢望朱由檢和朱聿鍵,能夠一下子就認識到大明的叢叢積弊。 但至少讓他們知道民間疾苦,知道貪官奸商有多么可恨,知道那些道貌岸然、慷慨陳辭的文官,實際上有多么齷蹉。 交給二人的差事,也是這樣,緝查江南的官商勾結。皇帝的深意,二人卻未必明白。 朱由檢和朱聿鍵輪流說著,或是民間趣事,或是緝查案例,或喜笑,或嘲罵。皇帝不時插上兩句,相談也甚是融洽。 “何朝何代,都難以避免‘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啊!”皇帝深有感慨地嘆息道:“所謂的太平盛世,也是一樣,不過是相對少了而已。” “皇兄過于苛求了。”朱由檢趕忙說道:“臣弟所見,百姓生活得還不錯。遼東、西南皆有戰事,朝廷不加賦稅,已是極為難得。如此體恤百姓,便是堯舜之君,也不過如此。” 朱聿鍵附和道:“信王殿下所言不虛,萬歲打擊不法士紳,懲治貪官污吏,百姓負擔減輕很多。特別是豁免賤籍,微臣回來路上,便見過得以豁賤改良的百姓流涕跪拜,感謝皇恩。” 雖然不一定是親眼所見,但那些低人一等的賤民入良,確實是感恩戴德。對此,皇帝是相信的。 微微頜首,皇帝也不謙讓,事實如此嘛,不必虛偽。 但對于朱由檢和朱聿鍵對于大明的認識,以及今天在殿內苦口婆心地警醒眾臣,皇帝認為效果有限。 沒辦法,他們根本不知道歷史的走向,不會相信按照原來的歷史軌跡,泱泱大明在十幾年后便亡國了。 正是沒有對華夏淪于腥膻的痛惜,他們才不會有朱由校這般的感悟,對于改革的迫切。 目的只有一個,不讓歷史重演。 而改革不僅涉及到機構和人事,還有教育和思想。 尚武、擴張、開拓、進取……濃縮的詞語,背后卻是大工程、大投入、大改變。 當然,皇帝沒有對朱由檢他們說太多,對重臣也是一樣。改革是逐步推進,逐步深入的,是快是慢,還要看具體的實施效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