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次是真的嗎? 皇太極神色有些復雜,意識到父汗正在看著他,等他說出分析和判斷,可他真的不敢輕易斷言。 剛剛得到的《大明論壇》報上,又登載了明廷調動九邊精銳開赴遼東,要一舉平遼的消息。 上次就是這樣的假消息,使得后金方面緊張戒備,并影響到了對邊緣地區的防御,以及對明軍進占廣寧的反應。 但事后卻知道,根本就沒有什么九邊精銳入遼,完全是明廷放出的假風聲,就是為了使后金的軍事布置出現錯漏。 現在又放出消息,后金依然不敢輕易判斷真假。很簡單,在明軍數面緊逼的形勢下,沒有給后金留出糾錯反應的時間和余地。 歷史上的后金也曾實施過收縮戰略,但那時遼西明軍最遠也只推到錦州、大凌河,耗費無數錢財人力修筑的錦州、大凌河城還數次被后金出兵摧毀。 而當時的東江皮島和遼南旅順,明軍因為兵力和裝備的關系,也無法象現在這樣構成重大威脅,且在不斷向前推進。 為什么要如此重視明軍對遼東的增兵,一來是建奴的實力在這兩三年內有不小的損耗,其次則是面對明軍的步步進逼,努爾哈赤想集中兵力打個短促突擊。 包括皇太極在內,也是同意發動一次反攻,改變或遏制不利形勢的繼續發展,而目標就是東江本部。 粗略擬定的計劃是從遼沈抽調三旗人馬,與保護建州衛的兩旗共同行動,夾擊鳳城。如果進攻順利,大軍再轉向寬甸,將明軍占據的堡寨一一攻破。 在兵力上,五旗人馬是占據優勢的,借助于騎兵之速,再封鎖保密出動的消息,應該能爭取到時間,使其他明軍來不及發動策應。 但九邊精銳入遼的消息,卻給這次快速打擊行動蒙上了陰影。而且,后金的一些將領認為快攻難以奏效。 經過幾次挫敗,后金的很多將領對于攻打壕溝胸墻加木樁的防御工事,很是忌憚,或者說有了心理陰影。 這樣的防御工事不同于筑城建墻,能夠快速地形成,再有火槍火炮的阻擊。后金將領們認為即便能快速襲擊,將明軍據點分隔包圍,也會打成一個個的攻堅消耗戰。 而遼鎮和遼南明軍的緊逼,又不會給后金軍長期圍困的時間,肯定會趁著遼沈空虛,展開行動。 況且,現在天氣還熱,并不是后金軍習慣作戰的季節。別小瞧季節,在古代大熱天的廝殺作戰,傷病者一多,很容易出現瘟疫蔓延。 所以,縱觀建奴的軍事行動,通常是在秋冬春比較涼爽的季節進行,又以冬季河流封凍為最佳。 歷史上在攻打錦州時,便是在夏季,因久攻不下、瘟疫流行而不得不退兵而去。 努爾哈赤也知道季節不太適合用兵,但要等到天氣涼爽,形勢恐怕更為惡劣,恐怕就來不及了。 “父汗,孩兒覺得明廷還是在虛張聲勢。”皇太極沉思良久,終于開口說出自己的判斷,“軍隊大量調動,非一時能夠完成。天氣酷熱,對戰馬影響也大……” 俗話說:秋高馬肥。這是有一定道理的,馬匹正健壯的時候,適合行兵打仗。 努爾哈赤聽著皇太極的分析,微微頜首,又開口問道:“明軍水師不可不防,你可有辦法?” 皇太極苦笑了一下,說道:“或可在河中投放木樁以阻敵船,有多大作用,我亦不知道。” 又不是水雷,木樁的撞擊能摧毀船只?恐怕也只是得起到些阻礙。 對此,努爾哈赤心中暗嘆,知道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想到海州衛、遼陽遭到了明軍的兩面壓迫,想到明軍水師或能直抵沈陽,想到明軍在防御上的優勢,努爾哈赤發動快速突擊的決心有些動搖了。 明軍的防御工事和犀利火器固然令人恐懼,但最讓努爾哈赤等人感到困難,乃至絕望的卻是明軍越來越堅強的作戰意志。 就算一個據點里只有兩千明軍防守,死戰不降的話,后金軍怕是最少也要付出同等的傷亡。依后金的人口數量,能承受幾次這樣的攻堅“勝利”? “范文程督造的器械可有突破?”努爾哈赤抱著最后的希望,向皇太極詢問道。 皇太極躬身答道:“楯車、壕橋都打造了不少,都是原來的樣制,未曾造出更新更厲害的器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