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老板拿著賬本,寫好一個個價格簽,嘴上吩咐著,讓英子和阿桃都貼好。這就準備停當,可以開售了。 老婦人打量著商品,目光很快就投注到一尊瓷制的觀音像上。 “大娘,您要買這個?”阿桃也注意到了,趕忙詢問。 老婦人趕忙擺手,“可不敢亂說,那是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要說‘請”?!? 哦,阿桃悄悄吐了下舌頭,真不敢亂說了。 看了看價錢,老婦人不猶豫,掏錢“請”了。然后珍而重之地捧著出店,嘴上還嘀咕著“觀音大士最靈驗,保佑我兒刀槍不傷,平平安安。” 阿桃目送著老婦人走遠,不禁有些感慨地說道:“當兵雖然有錢,可也太危險。” 老板抬頭嘿然一笑,調侃道:“那就等平遼之后,不打仗了,當兵的也不危險了。” 那得等幾年哪?阿桃眨眨眼睛,不理這個曾跟她在工錢上討價還價的壞家伙。 英子盯著貨架上一個裝護身符的香囊出神,編織得可漂亮,不知是哪個地方的姑娘竟有如此巧手? 應該買一個,再去求個平安符,送給他戴。 就是不知道作為員工,能不能給再便宜點?看了看又拿起算盤的老板,英子有些猶豫。 員工能不能享受內部優惠價,是一個鄉村女子的心思。 而此時的朱由校,則剛剛接到毛文龍、茍真懷的加急密奏,陳訴的是朝鮮政變易主的消息。 雖然毛文龍和茍真懷也不確定新即位的朝鮮國王是何傾向,連政變的經過亦是不甚了解。 但二人還是表達了相同的意思,就是以朝鮮國主是否“通奴”作為行動的依據和標準。 對此,朱由校也是贊同的,也明白毛、茍二人的擔心。 因為,按照封建綱常和大義名份,李倧的政變行動確實是“以臣篡君,以侄廢伯”的篡位謀逆。 光海君李琿可是經過明廷冊封的合法國王,就算李琿有罪,正確程序也是先由太妃上奏明廷,再由明廷定奪其廢立。 而李倧不經明朝許可就擅自取代李琿,往大了說,等于挑戰了明朝的權威。 如果現在沒有建奴作亂,朱由校完全可以“聲罪致討,以振王綱”,來顯示宗主國的威權。 但平遼正進入到關鍵時期,朝鮮又是四方布置的關鍵一環,還真不能這么草率行事。 要知道,朝鮮軍力雖弱,不能對建奴構成大的威脅。但對于封鎖圍困建奴能否成功,卻是相當重要。 畢竟是數百萬人口的國家,有著建奴所不具備的農耕體系。糧食雖不富裕,老百姓很窮,可真的倒向建奴,還是能緩解建奴的物資匱乏的困境。 森林法則,還有實用主義,是朱由校所要稟持的外交兩大法則。 既然形勢需要,如果李倧親明仇奴,那承認他的王位,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至于朝中的大臣,迂腐者是有,但能實事求是、靈活變通的也不少。 想到這里,朱由校命宮人召孫承宗、李起元、畢自肅和陶朗先入宮覲見。 先跟親信臣子打個招呼,或者做些說服工作,等到消息確實,也好有個應對。 在朱由??磥?,這并不是什么大事。因為歷史上朝鮮一直親明,直到被后金兩次大規模入侵,才被迫屈服。 而朝鮮被后金征服,大明也要負上不可推卸的責任。作為老大,不能保護小弟,還有什么臉指責人家不忠誠? 既然已經知道了事情的結果,朱由校便開始琢磨,如何在這次事件中,獲取更大的利益。 對于朝鮮的軍力孱弱,朱由校一直是瞧不起的。但要提高朝鮮軍的裝備和戰力,又是讓他很糾結的一件事情。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朱由校要說對朝鮮完全放心,就只能說他的心太大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