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太子太傅-《貞觀俗人》
第(1/3)頁
回到平康坊翼國公府,秦瑯發現家里如今儼如工坊,各種糧食物資搬運進府,然后是一袋袋加工好的油茶、料包搬出府裝車,府里面好幾個院子現在成了倉庫、生產線,大量的災民現在穿著干凈的秦家仆役衣服,在那里認真的做事。
碾米磨面的,過篩配料的,還有清洗烘干,炒制蒸料的。
甚至因為加工的量多,現在還有一個院子是專門提煉鹽的,之前加入的鹽都是外面買來的鹽,主要是從河東解池販過來的池鹽,這種鹽主要是曬成的,既粗糙又多雜質,顏色暗黃,秦瑯看到后,便又設計了一條簡單的精鹽提煉流水線。
這玩意其實也簡單,費點手腳而已,經過煮、濾等多道工序這后,重新凝結的結晶已經非常的雪白,而且鹽粒很細,這樣的鹽秦瑯用來加入到油茶和料包里,府里的管事和那些做事的災民們,都覺得秦瑯這是暴斂天物。
這年頭,百姓吃的鹽都是那種粗鹽,不管你是海鹽還是池鹽還是礦鹽湖鹽,都是簡單加工的,價錢不算便宜,但質量很差,只有勛戚貴人士族豪強們,才吃的起那些精煉鹽,比如最受追捧的是青鹽,還有竹鹽,都是貴的驚人的,貴人們早上刷一次牙用的青鹽,都夠普通百姓一家數口一天的花銷了。
這樣的好鹽,就應當直接拿去賣,可現在卻加入到那廉價的油茶和料包里。但秦瑯覺得,做這種救災油茶和料包,并不完全是為了賺錢,不過是為了眼下的抗災出一份力而已。
大家說精鹽貴,可他了解過后,知道其實這時代是有提煉技術的,還有很多技術,他的技術并不怎么稀奇,只是經過提煉之后,鹽的成本增加了,一般百姓吃不起這種精鹽而已。說白了,秦瑯的這種技術在外面并沒有什么競爭力,他現在這樣做,其實就是讓自己的產品成本提升了而已。
不過秦瑯不愿意把那些摻雜了許多雜質的粗鹽放進自己的產品里,哪怕成本漲點也無所謂了,他又不是那種極致追求利潤率的資本家,他只要不虧,還能有點賺頭就好。
坐在院里桂花樹下,聞著桂花香,吃著桂花糕,然后抽空看一看這段時間玉簫整理出來的賬本。
玉簫委婉提出自從改用精鹽后,成本提升了許多。
秦瑯卻把重點放在玉簫的字上,字寫的非常好看,只是這記賬的手法有點復雜,秦瑯覺得不是很簡潔。
“為夫教你一個更便捷好用的記賬方法,再交你一些記賬符號,教你一個算數工具。”
秦瑯讓玉簫取來紙筆,然后把賬本上的幾筆賬按照后世常用的記賬法記錄,一邊是進賬,一邊是出賬,有收有支,一目了然。
尤其是他采用的還是表格式,并直接把阿拉伯數字用上了,這樣原本那幾筆賬記了數頁,而現在秦瑯只用了一頁就記得清清楚楚了,有收有支,收支平衡,來可追蹤去可查。
玉簫以前人稱長安女校書,才藝了得,不但吹拉彈唱都會,就是這算賬也功夫很好,秦瑯把這些符號一教,她很快就推一反三的理解了。
甚至不到半個時辰,簡單的紙上算式也會用了。
“這算式真好用,比起算籌好用的多。”
此時的人,計算的時候,都習慣用到算籌,一個小袋子,里面裝了一大把算籌,有長有短,通過擺弄這些長短棒來計算,不算復雜,但計算能力一般。
秦瑯的算式無疑是更清晰快捷。
“等我回頭再給你做個算盤,那有更復雜的珠算口訣,掌握之后,這加減乘除可就易如反掌了,甚至能夠同時算兩筆三筆數。”
“三郎,這算數方面我只是一般,若是十三娘還在,她肯定學的更快,她現在齊國公府還好嗎?”
“今天見到她了,她現在那邊做先生,教弟弟妹妹們開蒙,崔大娘子挺喜歡她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安盟|
海淀区|
庐江县|
兴宁市|
亳州市|
湟中县|
新干县|
申扎县|
大安市|
广汉市|
安平县|
莱芜市|
略阳县|
阿拉善左旗|
新晃|
闵行区|
郧西县|
来宾市|
天水市|
五台县|
临沭县|
太和县|
海原县|
昔阳县|
临猗县|
行唐县|
静乐县|
鸡泽县|
巨鹿县|
白水县|
泸定县|
延津县|
铜鼓县|
阿巴嘎旗|
阿尔山市|
洮南市|
安康市|
九龙城区|
峨眉山市|
吉林市|
留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