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臨陣脫逃-《貞觀俗人》
第(1/3)頁
“幽州都督府下轄六州,現在統軍府三十,其中幽州十四府,易州九府,平州一府、北燕州二府,薊州二府,檀州二府。”
都督府內,新到任的幽州都督府長史李玄道正向秦瑯稟報軍情。
“整個河北統軍府四十八個,幽州都督府獨占三十。”
“另幽州都督府下六州,設有七軍四守捉兩關七城二鎮十三戍!”
秦瑯手里拿著一張統計單子,也是越看越驚訝了,可以說整個河北地區的軍事力量三分之二都集中于幽州地區。
李玄道原是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也是隴西李氏,甚至是皇室遠支,同時他還是房玄齡的表侄,他從長安來,又長期在李世民幕府中,因此對于府兵數據是非常清楚的。
按他所說,整個大唐現在設有統軍府六百三十五個,其中僅關中便有二百五十七個,占四成,另外隴右還有四十六個。
其次統軍府最多的是河東,皇帝龍興之地有一百六十二個。再次是中原腹心的河南,設有七十五個。河北前后設立了四十八個統軍府,占比不到總數一成。
河北統軍府的設置與河北戶口數人丁數完全不對等,隋朝開皇大業中統計,當時天下人口最多的地方首推河北,其次是河南,再是關中,然后淮南、河東。但大唐的統軍府設立,明顯是按政治、軍事的重要職能分布的,是守內虛外,強干弱枝。
相比起來,河北還算好的,在江南、嶺南等一道之地才幾個軍府,還都集中在一二重要的州里。
江南總共才設立了兩個軍府而已。
河北人口最多的其實不是幽州地區,而是南部的魏趙等地。軍都關之外的北燕州,人煙稀少,卻設有兩個軍府,有兩千余府兵,可以說北燕州絕大多數的人口都是府兵和其家眷。
這正突出了大唐軍府部署的思想,強化關中,以及戍衛邊境。
本來說幽州有三十個統軍府,就算都是下府,一府八百人,那也起碼有兩萬四千兵馬的,不過統軍府的性質是基層軍事組織,主要負責的是訓練之責。
真正打仗又是另外一個體系。
剛才李玄道說的幽州七軍四守捉便是指這個,府兵閑時為民戰時為兵,平時輪流到京師上番宿衛或到邊疆戍衛守邊,幽州這三十個統軍府的兵并不是直接守邊的,他們一樣要輪流去長安當值,真正在幽州邊境上守邊的只是幽州三十個統軍府里少數士兵,并且有很多邊軍是來自中原其它統軍府的。
用后世的話來說,唐朝的統軍府類似于市縣武裝部這類的組織動員機構,軍、守捉、鎮、戍才是真正的守邊防衛組織。
大唐邊境之上,緊要之處駐守邊軍,大的稱軍,次的稱守捉,再次稱城、鎮、戍等。
軍、守捉等皆置使統領,比如幽州的這七軍,便是駐于北燕州的廣邊軍和清夷軍,駐于檀州的威武軍和鎮遠軍,駐于薊州的靜塞軍和雄武軍,駐于平州的柳城軍,七軍是邊塞的七座軍城,里面駐七支邊軍。
北燕州的兩個統軍府,和當地的廣邊軍與清夷軍,其實完全不是一個系統的,毫無關連。
北燕州兩個統軍府里的兵,都是府兵,但平時只少部份輪調去長安或邊境當值宿衛京師或守邊,其余人在家種地。而兩個軍里的兵,屬于當值的邊軍,既有可能是河北抽調過來當值的兵,也可能是關中、河南、河東等地統軍府里抽調出來輪值守邊的。
統軍府是受十二衛統領,兵部調動的。邊軍、守捉是受兵部調動,都督府指揮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溪市|
成武县|
灵武市|
罗江县|
宿迁市|
福清市|
通道|
枣阳市|
镶黄旗|
景洪市|
五常市|
平原县|
乳源|
油尖旺区|
奇台县|
琼中|
庆安县|
霞浦县|
琼海市|
惠来县|
壤塘县|
永安市|
扎赉特旗|
阿坝县|
平乐县|
琼结县|
阳城县|
喀喇沁旗|
阿克苏市|
禄丰县|
视频|
永嘉县|
丰顺县|
罗城|
于田县|
三河市|
繁昌县|
城口县|
教育|
美姑县|
沈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