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終極白忙活-《重生之實業大亨》
第(1/3)頁
大洋機械集團。
“宋董,我找了幾個業內的專家進行過討論,討論的結果并不樂觀。專家們普遍認為,富康農機的履帶自走旋耕機,更有可能獲得專家團的認可。”
“憑什么?咱們的水稻收割機,哪點不如富康的那個履帶旋耕機?咱們這可是填補了國內的空白的產品!”宋承德一臉不服氣的問。
“耕種機械本來就比收割機械有優勢。富康的履帶旋耕機也是填補了國內空白,關鍵是履帶旋耕機是自主研發的新產品, 而我們的水稻收割機是仿制了久保田的水稻收割機。”
對方話音頓了頓,接著說道:“水稻收割機這款產品,日本已經做了很多年,花錢是可以買到的,但履帶旋耕機這款產品,其他國家并沒有做過。從這方面而言,履帶旋耕機更有優勢!”
中國的農業生產中, 耕種環節一直都比收獲環節更加重要。這一點很直觀的體現在了農業生產工具的發展過程中。
古代的中國,作為耕種工具的犁, 是改進次數最多的一種農具,至于其他農具的重要程度,重要程度遠不如犁。
進入到農機時代也是如此,中國農民對于耕種農機的需求,遠遠大于收割農機的需求。我們常說的“精耕細作”,也指的是農業上認真細致的耕作,沒提收割什么事。
在農民伯伯的眼中,美國式粗曠的農業機械化,動輒損失一兩成的作物,是絕對不能接受的。對于中國的農民而言, 哪怕是第一輪收割結束了,也得去麥田里再撿一遍麥穗。
至于德國和日本那種精細化的收割農機,在中國農民的眼中, 也不如人的雙手好用。
農業生產當中,排除掉天災人禍等不確定因素,耕種決定了農業產量的下限,而收獲則決定了農業產量的上限。
收獲的過程中,盡可能減少果實的損失, 自然可以提高產量,但這塊地里能長多少斤糧食,可不是收獲能夠決定的,得看耕種。
一塊地里長出了五百斤糧食,哪怕在收獲過程中,一點兒的損耗都沒有,也就頂多收獲五百斤。
而若是耕種的時候用些心,讓這塊地長出了六百斤糧食,即便收獲的時候損失個10%,也還有540斤糧食的收成。
因此耕種類的農機要比收獲類的農機更受重視,無論是農業專家還是農民,在投票的時候,肯定會更偏向于更種類的農機。
更何況富康農機所推出的履帶式旋耕機,是該領域從未出現過的新產品,而這種小型履帶式農機,也足以引領一場農機革命。
與之相比,大洋機械仿制的水稻收割機雖然很好, 但市面上早已經有了同類型產品,日本農機企業的水稻收割機技術十分的成熟, 雖然價格貴一些,但只要花錢還是能買得到的。
一個是成熟產品的仿制品,另一個則是可以引領農機革命的新產品,二選一并不困難。
這就好比是在2007年,三星已經做出了不遜色于諾基亞的功能手機,而蘋果則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手機,如果你是投資者,你會選哪個?
所以真到了專家投票的階段,富康農機的履帶式旋耕機,肯定比大洋機械的水稻收割機更有優勢。
對于這個結論,宋承德也有些無可奈何。他眉頭微微一皺:“這么說來,咱們還真的從那七位專家方面下手啊,只要七位專家肯投票給咱們,不,是少數服從多數,只要有四位專家投給咱們,那咱們就贏了!”
“關鍵是咱們現在連專家組里面有誰都不知道!”一名手下開口說道。
“這方面我會去打聽!”宋承德沉吟片刻后,接著說道:“去聯系一家公關公司,這種專業公關的事情,還得交給專業人士去做。”
……
以宋承德在行業內的人脈關系,很容易便查到了專家組的七位成員,然后他請來了專業的公關公司,讓他們制定公關方案。
公關公司很快將這七位專家的背景情況調查清楚。
會議室的照片墻上,貼著七位專家的照片。
公關公司的項目經理指著第一張照片,開口介紹道:“這位是東北農業大學的蔣博元教授,他是研究脫粒機的,近幾年主要研究方向正是農作物的割前脫粒系統。
蔣教授的研究課題,跟貴公司的水稻收割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所以他投給水稻收割機的可能性是七位專家中最大的。
我想貴公司只需要邀請蔣教授,對貴公司生產的水稻收割機進行一些改進,順便支付給他一些勞務費,拿下這一票就不是問題?!?
宋承德點了點頭:“好,我馬上去做?!?
公關公司的項目經理又指向了第二張照片:“馬海濤教授,湘南農業大學教授,這是你們本省的專家,我想貴公司應該不陌生吧?”
宋承德點了點頭:“我們曾經也贊助過馬教授的科研項目,不過那是在五六年前的事情了吧?”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潭县|
南陵县|
团风县|
象州县|
金溪县|
普兰店市|
绍兴市|
金川县|
潮安县|
塘沽区|
桂林市|
汕尾市|
深水埗区|
尉氏县|
丹寨县|
乳山市|
海阳市|
汉沽区|
莒南县|
建宁县|
鸡西市|
汨罗市|
调兵山市|
伽师县|
邢台市|
托克逊县|
永清县|
静乐县|
旬阳县|
隆尧县|
福海县|
灯塔市|
虎林市|
正宁县|
饶平县|
苏州市|
香港|
元氏县|
永登县|
杭锦旗|
灵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