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返回青河后,李衛東沒有休息,回家拿上銀行本票,便馬不停蹄的坐上來南下滬城的客車。 經過十多個小時的顛簸旅行,李衛東終于抵達了滬城。 作為中國的金融和貿易的中心城市,滬城很多專門的外貿公司。 這些外貿公司也都是國有企業,有的是一些特殊的國有企業,擁有一定的外貿自主權和外匯自主權,這種企業會成立專門的外貿子公司,一來是方便自己,二來也是通過外貿生意賺上一筆。比如石油系統、采礦系統、航空系統、海運系統、軍工系統,都有自己的外貿公司。 再有一種就是專門做外貿的公司,這些公司規模不大,也不是重量級國企的馬甲,但卻有著驚人的關系網和強大的背景,能夠做成一些別人做不成的生意,有的時候外貿部門買不大的東西,這些外貿公司卻能夠買到。 有這種能力的外貿公司,掌舵人的父輩往往都是那種叫得出名號的大人物。換個角度講,沒有強大的背景,怎么可能在八十年代的中國搞外貿。 李衛東要找的,當然是第二種外貿公司。 …… 民泰外貿公司門前,一大群人正圍在那里,擠擠囔囔的有些混亂。 望到這一幕,李衛東不由得想起,當年他去紅星廠退貨時候的場景,當時也是一大群人圍在紅星廠銷售處的門口。 李衛東在旁邊觀察了片刻,發現一個比較健談的大哥,便湊了上去,掏出兩根煙,遞給對方一根,同時開口說道:“同志,借個火唄。” 健談大哥見有人這么講究,借火還遞根煙,便一臉笑容的接過香煙,然后從懷中掏出打火機,親自給李衛東點上。 李衛東嘬了一口煙,順勢開口問道:“同志,你們這里圍了這么多人,是要做啥大買賣啊?” “這位小同志,聽你的口音是外地人吧!”健談大哥用一口滬腔的普通話問道。 “對,漢東來的。”李衛東點了點頭。 “哎呦,怪不得長得這么高咧!”健談大哥點了點頭,接著說道:“我們這些人,都是來簽單子的啦。” “簽啥單子?”李衛東開口問。 “當然是進口貨的單子了? 這里是外貿公司? 手里有進口貨,在這里簽了單子? 就能去碼頭提貨? 隨隨便便拉回來幾箱子進口貨,可是賺不少錢的嘍? 夠吃半輩子。”健談大哥開口說道。 李衛東打量了一下健談大哥,接著問道:“同志? 看你這打扮? 可不像是個體戶。” “誰是個體戶!我是有單位的!”健談大哥開口說道。 “其他人也都是你這樣的么?”李衛東接著問。 健談大哥點了點頭:“基本都是,這里應該沒有干個體的。” 此時的李衛東已經明白過來,這些人都是“官倒”。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誕生了一大批的“倒爺”? 當時國家實行的是價格雙軌制? 計劃內和計劃外的價格不一樣,倒爺便利用這一點,從中牟利。 后來國內打擊投機倒把,倒爺在國內遭受到重大的打擊,便將目光轉向了國外? 著名的罐頭換飛機,便是國際倒爺的經典案例。 倒爺這一行也有公私之分? 民間的倒爺被稱為“私倒”,官家的倒爺則被稱為“官倒”? 后者當然是更加的神通廣大。官倒往往都有權有勢,可以通過找關系、批條子、走后門等方式? 獲得更多的資源? 從中獲取利潤。 李衛東搞的那個“以運代銷”? 實際上也是一種“官倒”的行為,運輸公司去兗礦,一張口就是一個月五千噸煤,不夠還得再加,這其實就算是走后門了。 換成“私倒”的話,就算是心甘情愿獻上后門,兗礦也不搭理你! 而所有的貿易當中,進出口貿易顯然是最為暴利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