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晟仲,此次多虧了你。” 身為翰林學士,又是解試的主考官,郭學士親自登門道謝,說出這話,身段已是放到極低。 主要是這次的事件確實嚴重,若真給明教得手,他的前途基本毀了。 科舉是大宋維持統治,最重要的部分。 當年唐太宗完善科舉制度,曾有言“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 什么是彀啊?陷阱! 這其實就說明了科舉的本質,就是一種讓英雄不造反的陷阱。 唐朝時期,進士人數稀少,在官場上要與門閥世族相爭,到了宋朝,天子大肆提倡文事,天下才士有了晉身之階,皆去苦讀六經,更沒有心思想著造反。 在維持國內統治的手段上,趙匡胤確實是用心良苦。 如此一來,明教對放榜士子下手的行為,徹底觸動了統治階級的神經。 現在整個永州,到處是巡兵。 一場動蕩,即將在整個荊湖南路上演。 郭學士作為首要責任人,極為后怕,最感激的人,莫過于黃尚。 但即便如此,以他的身份,也不用上門道謝。 主要還是外面盛傳的一種說法—— 黃尚是文曲星下凡! 明教眾賊死在貢院之外,自然有仵作驗尸,得出的結論是,這些江湖賊子并不是被所謂的內功真氣震死,而是莫名斃殺。 聯想到黃尚在貢院之外,步步上前,呵斥眾賊的神威,就有一種說法流傳了出來,這位解元乃是文曲星下凡,有神力庇護,才會在貢院受襲時力挽狂瀾。 這讓許多人生出了由衷的敬畏,包括郭學士在內。 黃尚卻無半點驕矜:“這是學生應該做的。” 郭學士又試探道:“對于明教賊子,晟仲可有什么線索?” 黃尚微微搖頭:“學生不知。” 在貢院之前,他挺身而出,守護了永州的安全,但后續的事情,不準備參與了。 因為他還沒有成進士,授官職。 更不是武將。 多做,意味著多錯。 知進退,往往才能明得失。 郭學士見黃尚一如往常的學習,準備下一輪省試,倒是更生出欽佩來,不再多言,起身告辭。 郭學士走了沒多久,無缺和夜鶯出現。 前者神情隱隱發生變化,后者倒是一如以往,只是笑起來更甜,愈發有種追星的感覺。 黃尚的實力提升速度,實在出乎意料。 看到貢院一戰,無缺就生出一個疑問。 黃尚的實力,距離晉升星級,還有多遠? 答案是令人不安的。 黃尚的未來可以很遠大,但那必須是在契約完成之后。 如果在這個世界,黃尚就成為了原劇情里的絕頂強者,二星級宗師,又有多少機會契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