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04章 最后的柱石-《大秦命運》


    第(1/3)頁

    "愛書網"網站訪問地址為

    一般人找不到的看書基地,搜索

    秋時期,管仲擔任齊相主持政務后,與百姓同好惡,流通貨物,積累資財,使得齊國很快走上國富兵強的道路。管仲所說的“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也成為齊國自強求富的指導思想。人民生活富裕,府庫財富充盈,禮儀就能得到揚,政令才能暢通無阻。管仲抓住了治國的根本,經過多年的治理,齊國很快強盛起來,成為秋第一霸,歷史上也有了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記載。由于管仲指導思想的正確及齊桓公的成功,“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歷來為后世傳頌,用現代眼光看這句話完全符合唯物主義有關“物質決定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物質文明決定精神文明”等相關觀點,在當時那個王室勢微、諸侯動的年代,國家統治者能有這種意識是很難能可貴的。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南郡郡守韓騰引經據典,更是言簡意賅!

    這時代的富人之家,大概就是十萬錢左右的家財,有牛有馬,還有僮仆。中人之家,兩萬錢左右,能養得起牛。閭左貧民自然是連一年溫飽都難以解決,哪里有閑錢存下來?

    所謂的鼎,是西周秋之時,用于煮大塊冷豬的器皿。到了戰國時,已經漸漸禮器化,平民很少使用,只有貴族們在用饗、祭祀時才和裝米飯的簋一起擺出來,以顯示自己的古老世系、尊貴地位……

    一般來說,按照《周禮》中的規定,天子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

    不過到了戰國,禮崩樂壞,最后連周室都被秦掃滅了,那古舊周禮,便沒人遵循。七雄的王們早就開始用天子車駕禮儀,各國的封君們,也儼然以諸侯自居……

    不過這時代的人們,雖然經歷了戰國之世”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于卒伍“的洗禮,但對于血統論,卻依然深信不疑,沒落的貴族之后高昂著頭顱,看不起任何低激an)出的人。

    即便是那些平民英雄,功成名就之后,也要忙不迭地為自己找一個血統高貴的祖先。或是分封各地的諸侯伯子,或是家道中落的卿族大夫,仿佛不如此,便不足以證明自己成功的合理似的。

    可實際上,這已是一個能力大于血統的時代了,在王子公孫不立功亦不能得到封地官爵的秦國,尤其如此。

    相比于東方六國時,秦國治下的郡縣,雖然依舊很苦,子卻比從前稍好了一點。

    如今的秦國還不是秦二世統治的時期,律令雖嚴,但凡事尚有一個限度。農民不必再向大大小小的貴族輪番繳納貢賦,只需要統一繳清給秦國縣吏的禾租、口賦,每年服一個月的徭役即可。勞役雖重,至少不會出現過去某個貴族頭腦,在農忙時期組織百姓修城邑、獵虎豹的事。

    因為秦對農耕的重視,里聚被組織成了生產大隊,百姓們可以從官吏那里借到耕牛、鐵農具,盡力耕作自己的土地。而不必擔憂王孫騎著駿馬,追著狐兔,在自己的田畝上橫行霸道,卻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商賈雖然低激an),卻也不會有某位公子勒馬于前,白吃白拿,強買強賣。

    秦律束縛了庶民自由的同時,也約束了舊貴族的肆意妄為。

    秦律杜絕了貴族把持地方的同時,也給庶民打開了一個階級流動的大門。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定县| 那坡县| 七台河市| 安乡县| 武宣县| 交城县| 财经| 海原县| 隆德县| 凤翔县| 合川市| 宜阳县| 萍乡市| 尼木县| 郓城县| 遂宁市| 阿坝| 武汉市| 务川| 大洼县| 湖口县| 西充县| 金阳县| 酉阳| 烟台市| 方城县| 双柏县| 长春市| 昌都县| 大足县| 松滋市| 奉化市| 泗水县| 吉林市| 元朗区| 囊谦县| 潮州市| 信宜市| 永州市| 绥芬河市| 庆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