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4章 求學-《我娘子是白素貞》


    第(2/3)頁

    李許氏聞言,大喜,道:“真的?”

    “當然是真的,不信你去問李元禮,人家秀才公說的話豈能假?”李公甫道。

    李許氏點點頭,高興地拉著許仙的手。

    李公甫接著道:“所以,我們家漢文是個讀書種子,咱們不能耽誤了。”

    “對對對!”李許氏連連點頭道。

    她當然希望許仙更有出息。

    接下,她又問了那三百兩銀子的來歷,李公甫直接說是許仙在路上無意中遇到一位犯了急病的貴人,許仙出手相救,那貴人贈送三百兩白銀作為感謝。

    李許氏將信將疑。

    ……

    ……

    第三天,李公甫穿上了他平時收藏在柜底、只有在喜慶或重要日子才穿的長袖錦衣,帶著許仙去沐陽書院求學。

    沐陽書院不在城內,在城西郊外的一座風景秀麗的小山上,那是錢塘縣最好的書院。

    尤其是沐陽書院坐鎮著一代名儒——張洞字景明,人稱錢塘先生(注:聲望極大的人,人們稱呼他們時往往以他出身的地方或者他們重要長久的居住地方為代指)。

    所謂名儒,顧名思義就是著名、有名望的儒者。

    張景明進士出身,官宦二十載,官至撫巡(相當于現代的省|委|書|記),后辭官專心治學,提出“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吾心即天心”學說,認為“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圣賢。”

    張景明的學說雖與時下主流的“存天理,滅人欲”的格物理學相悖,但他在江南一帶仍有很高的名望。

    經過一天兩夜,李公甫大腦已經冷靜下來,恢復理智,覺得許仙十七歲了才開始求學太遲了。據他所知,但凡考上功名的讀書人,每一個都是從小就開始寒窗苦讀的。

    “唉,《錢塘湖春行》這首詩不能使用,希望沐陽書院看在我這個捕頭的薄面上接受漢文。”他心里暗道,“至于拜入錢塘先生門下就不妄想了。”

    原來,許仙與李元禮做交易時,有一條約定:為防萬一,許仙在一年內不能大肆宣揚《錢塘湖春行》這首詩。

    乘坐著租來的馬車,一路從家到城西門,然后出城門,再行三里左右沐陽書院便到了。

    在沐陽書院大門前下了馬車,李公甫整理一下全身衣服,然后向大門走去,許仙雙手捧著豐厚的束脩跟上。

    李公甫鄭重地提交拜帖給門衛,門衛一聽李公甫是錢塘縣捕頭,立即轉身進入書院通報。

    沒等多久,門衛出來,對李公甫道:“李捕頭,敝院副院長趙文遠先生有請。”

    然后對李公甫和許仙躬身做了一個請的姿勢。

    沐陽書院的院長是張景明,不過張景明只專注于治學育人,很少理會書院雜事。

    李公甫對沒獲得張景明接見沒有半點不悅,反而覺得理所當然。要知道,就是知縣楊大人親自登門拜訪,都未必獲得張景明接見。

    他還知道,平時威風八面的楊大人逢年過節都要備上厚禮拜見張景明,而張景明愛理不理。

    還有,甚至遠在臨安城的知府大人每年都不辭車馬之勞親自登門拜訪一次。

    “有勞。”李公甫說了一句,然后帶著許仙隨門衛進入書院。

    進入書院,朗朗讀書聲更明顯了,書院內打掃干凈,布置整齊,栽種有松柏花草,處處透出文雅不凡,許仙很是喜歡。

    在經過一個教室旁時,門衛停下腳步,滿臉自豪崇敬地介紹道:“這間教室是張公平時教授學子的專用教室。看,張公正在講課。”

    李公甫頓時肅然起敬,遙對著教室鞠躬行禮。

    許仙有樣跟樣地對那間教室拱手作揖一下,有些好奇地看了一眼那間教室。

    通過門窗,看見又一位身穿寬袍青衣的老者站在講臺上,那老者五六十歲,頭發花白,體形消瘦,精神瞿爍。講臺下整齊坐著一群儒服學子,無不專心致志地聽著老者的教導。

    “想必那老者便是張景明了。”許仙在心里暗道。

    輕手輕腳地經過那間教室后,再穿過一個院門,然后進入一個客廳。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安县| 赣州市| 涿州市| 环江| 安宁市| 冷水江市| 南平市| 肥乡县| 合山市| 通河县| 云龙县| 宜黄县| 洪江市| 凤翔县| 太仆寺旗| 陇川县| 南陵县| 简阳市| 双江| 吉水县| 彭州市| 汽车| 任丘市| 敦煌市| 昌乐县| 通河县| 高陵县| 海南省| 宝丰县| 同江市| 白沙| 南开区| 贞丰县| 兴隆县| 长岛县| 石泉县| 龙山县| 潼关县| 南丰县| 盐源县|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