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都是后話。 最重要的是,皇帝終于騰出空來了。 秦博涵也緊趕慢趕的回到了京城,將兩國簽訂的文書呈了上去。 有秦博涵坐鎮(zhèn),宋重錦他們的努力下,這兩國文書簽訂的頗為偏向大楚這邊,自然大家都看得出來。 就是那些老狐貍們也忍不住多羨慕宋弘,前頭宋弘因為護駕得力才上下得了封賞,如今這外頭的世子又立了大功。 有這一筆功勞,衛(wèi)國公世子晉升是指日可待的。 看看人家的兒子,再看看自家的兒子,真是比不得啊! 若是以前,恐怕朝堂上還要有那跟宋弘不合的人,在這個時候,尋點宋重錦的不是,或者挑些毛病,總歸要說些不中聽的,下點眼藥。 可如今那菜市口的血腥味還沒散盡,加上朝廷文武百官才經(jīng)歷了一場清洗,想來都還后怕,哪里還有人敢出個頭?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皇帝這個時候正需要這個好消息來一洗正月的晦氣,誰要沒眼色的跳出去,那只怕是自尋死路。 因此,在皇帝說要論功行賞的時候,文武百官有志一同的一起贊同。 朝堂上討論了幾日,這功賞就下來了,秦博涵也升了一級,在顧長卿之后,也入了內閣。 宋重錦則被欽點為西北道巡察御史,從五品。所謂巡察御史,分察百寮,巡按郡縣,糾視刑獄,肅整朝儀,品軼雖然不高,可權限卻頗為廣重,乃是代天子巡狩。 大事奏裁,小事主斷,尤其是這職位有直達天聽,單獨上奏皇帝的權利,非皇帝的心腹不能擔任。 就這個職位就能看得出來,皇帝十分滿意宋重錦,以后要重要的苗頭。 只要他在這西北道巡察御史上好好干上幾年,平穩(wěn)調回京城,飛黃騰達是看得到的。 這份恩賞一下來,文武百官無不羨慕,這又是一位簡在帝心的人物。 話說這衛(wèi)國公府父子,咋就這么能呢?衛(wèi)國公本就是皇帝的心腹,這兒子又得了皇帝青眼。 不說別的,這衛(wèi)國公世子夫人跟皇后關系更好,若是將來九皇子能榮登大寶,只怕又是幾十年的榮寵了。 一干人羨慕得眼珠子都紅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