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因此當時,上王家想和王家結親的人,把門檻都快踏破了。 偏偏王永安卻早就和鎮上錢氏雜貨鋪的女兒成親了,上門來求親的人,沒辦法,沒魚蝦也好嘛,退而求其次,江氏就許給了王永貴。 而李大貴是個精明人,自然看出來王家勢頭正好,就想和王家攀附上關系。 能和王家扯上關系的,只有姻親了。 也巴巴的上門,可王家四個兒子,三個都已經有主了,自家的閨女又還小,扒拉來扒拉去,還剩下個老四。 和自己閨女差不多大,正好,就他了! 張婆子是個精明的女人,李家的家境不錯,李大貴也是精明人,看李金枝雖然小,可看得出來小姑娘長得不錯,也就順勢答應了,兩家交換了庚帖。 因為是自家求著王家,當時的定禮,王家給的十分寒酸,二斤肉,兩斤酒,還有一包糖和一包餅。 李家回的比這好多了,還給王家老四做衣裳,給王家送鎮里買的糕點,十是指望王家二哥再繼續中個舉人,那他們家也算是舉人老爺的親戚了,走出去也有面子。 萬一王永安再高中,當個官什么的,李大貴覺得以自己的精明,肯定能靠著王永安和王家混出個天地來。 誰曾想,王永安也不知道是所有的運氣和才氣都用在考秀才上了,中了秀才后,就屢試不第。 開始幾年,大家都覺得不過是失誤或者運氣不好,將來王永安肯定能有出息的。 再多的期待,在王永安一年年的落第,一次次的失敗中,都消磨干凈了。 等王永安自己放棄,跑到縣城去教書,李大貴看著自己如花似玉的姑娘,徹底的后悔了。 可他是個要臉面的人,這個時候他要是跳出來說要跟王家退親,大家都唾沫星子都能將他淹死。 好在閨女年紀還不大,王家張婆子也曾露出過幾次要兩家湊合湊合把親事辦了的意思。 都被他給推了。 讓自己的閨女嫁去王家,已經不能給李家帶來任何的好處了。 李大貴早就在心里開始盤算,只是一時沒找到合適的人選。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