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向來在帝王面前能說會道的大學士們,頭回感覺到有些無所適從。 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他們的一切理論都是基于儒家思想。 而儒家思想一直以來都是與帝王綁定在一起的。 當然可以以此來規勸帝王。 但是如今帝王將儒家思想歸于他們頭上,而不與自己綁定,那么換而言之,儒家思想不代表帝王的思想。 這個前提條件都沒有了,當然一切都將不成立。 再能說又有個屁用。 朕從根本上就反對你們。 原本郭淡是打算將肥宅設計成一個為國為民,卻又遭受到打擊的受迫害者,這期間萬歷是不露面的。 但萬歷聽到他們的哭喊聲,心里實在是有些憋不住。 不是不忍,恰恰相反,而是非常氣憤。 你們之前老是民心民心,讓朕做這做那的,如今自己民心不向著你們,你們就讓朕動用權力來幫你們鎮壓。 沒有見過這般厚顏無恥之人。 他實在是坐不住,故而出來揶揄他們幾句,發泄發泄心中積累已久的怨氣。 你們自己以前也經常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那行。 民心向著你們,朕就向著你們。 可是民心? 呵呵! 如果民心是向著他們的,那他們又豈會跪在這里。 如李贄等人之前也全都是反對禮教的,但是影響是極其有限,最多也就是一兩個鄉,很快就能被他們撲滅,情況不會失控的,大家才有心情去跟李贄辯論。 但這回可不一樣! 那種寫有口號頭巾,是以驚人的速度向全國蔓延開來,越來越多的百姓戴上頭巾,每天都增加成千上萬,這誰受得了。 他們根本就反應不過來,一時間哪里去找對策,他們也只是希望先動用權力壓住這些,給他們足夠時間去想辦法應對。 因為這是以前從未發生過得。 導致這事在發生后,都沒有人想到會鬧得這么大,都是措手不及。 但他們并不知道的是,其實只不過是郭淡厚積薄發,之前他就已經為此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以前可沒有這種土壤,因為以前全都是小農經濟,這消息相對是比較閉塞的,百姓是非常愚昧的,而如今可是商品經濟,這信息流傳得非常快,今日京城發生的一起,不用三日便能傳到南京去。 以前八百里加急只有皇帝有,如今商人也有,風馳集團專門提供這種服務。 在商品經濟下,百姓也是流動的,見多識廣,沒有以前那么愚昧。 如果沒有這個基礎,縱使郭淡再能忽悠,他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其次,在那兩個月的發酵,許多百姓都是非常恐慌的,他們非常擔心回到以前,這種恐慌也令他們產生怨氣,也令他們開始質疑那些士大夫,我明明過得比以前好,你們卻睜著眼說瞎話,說我們過得還不如以前,感情我們過得好不好,我們自己反而沒有發言權。 最后,這法不責眾,這么多人戴,那就沒有什么可怕的,而且口號也是三皇六帝,這能說是錯嗎? 這大臣們是一計不成,又施一計。 翰林院大學士是集體辭職。 同時包括六部的一些官員,可以說是小半個朝廷。 否定儒家思想,那我們還憑什么服人? 一刻鐘! 他們的辭呈到司禮監僅僅是一刻鐘,然后就全部給批了。 肥宅跟他們斗了這么多年,豈不知他們的招數,他早就吩咐張誠,今日之后,但凡有遞上辭呈,直接就批,大小官員,疑慮不用問朕。 翰林院頓時空無一人。 而那邊萬歷馬上就下達圣旨,授予更多年輕進士官職,填補朝中官職缺失,并且明言,將來朝廷要多多啟用年輕人。 這可是政治,不是好勇斗狠。 萬歷豈不知治國還是離不開讀書人,他還是要得到讀書人的支持,但是他選擇了年輕人,因為年輕人多。 大學士頓時傻眼了,感情我們辭職,反倒是幫了皇帝一把。 目前支持皇帝的全都是年輕人,這么一弄,只會有更多年輕人認為支持皇帝。 而年輕學子多半都集中開封府,開封府也是最為堅定支持皇帝的州府。 開封府。 “罷黜獨尊,百家爭鳴!” “罷黜獨尊,百家爭鳴!” 只見茫茫多的學生,頭戴“為陛下而戰”或者“三皇六帝”的頭巾,高舉口號,游走在大街上。 為首一人是一個短發老者。 不是李贄是誰,他是一個邊哭著,一邊高喊口號。 老頭實在是情難自禁。 罷黜獨尊儒術,是他畢生追求,不曾想,突然就降臨了,這讓他猶如活在夢中。 他也最先站出來支持萬歷,為萬歷搖旗吶喊。 而當五條槍發行的報刊傳到開封府時,頓時引來無數年輕學子的共鳴。 年輕學子本就是看不到什么希望,因為他畢生所學,就是為了當官,結果進士都是萬里挑一,且進士都有很大一部分沒法進入朝廷。 雖說不至于餓死,但他們也沒法干別的。 好不容易來個三院,來了一個參政院,你們卻還要取消,可真是不管我們的死活。 郭淡說得太對了,儒家瓶子太小,本就裝不下這么多人,你們卻占據大量的資源,我們連湯都沒得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