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先發(fā)后改~】 在外層空間,點燃木星計劃正在有序的進行著,盡管在四點二個天文單位外就是黑障區(qū),但這些由科學院和有關部門精心挑選出來的工程師,無人機操作員都無視了‘近在咫尺’的威脅。 木星的體積太大了,以至于除了土星之外太陽系內的其他幾大行星在木星面前都那么的微不足道。 作為一個氣態(tài)行星,木星的大氣主要成分是氫氣,但如果人類試圖靠諸如氧氣的方式來點燃木星,恐怕唯一的辦法就是把地球扔進了木星。 但在太陽系中永恒的主角太陽,在元素構成上和木星相當接近,也就是說木星是有成為恒星的潛力的,只不過早在無數(shù)個歲月之前,早在太陽系還未被稱為太陽的時代,木星沒能競爭過太陽。 這其中有很多原因,可能因為木星的總質量只有太陽的百分之零點七大小,可能因為木星的核心溫度不夠高沒能引起氫聚變反應,也可能因為它沒能從隕石中獲取到足夠的氣體物質等等。 而瘋狂的科學官們也知道自己即使窮盡整個地球的物資,也無法完成這個偉業(yè),但他們準備了一個取巧的方式。 在木星軌道外建立一個足夠大的激光發(fā)生器,照射木星大氣表面,通過能量傳遞制造一次局部的氫聚變,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投入各種催化劑,讓整個聚變反應持續(xù)下去,盡可能多的釋放能量、 這么做的好處是科學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木星上的這次反應變成一門通俗意義上的‘大炮’,而炮口的目標正是黑障區(qū),同時也不用擔心這個計劃會影響到更后方的火星基地,月球基地,乃至地球。 畢竟,如果他們真的有能力點燃整個木星,在太陽系中人為制造第二顆恒星,恐怕整個地球都會因此而發(fā)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瓦連京,快看,這幫新華夏人的速度可真快。”在毛聯(lián)邦人的木星空間站中,一幫宇航員看著外面來來去去的新華夏無人機討論著:“我希望他們能成功,不管結果如何,給那些混沌點顏色看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