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向剛回來沒幾天,就從山上扛下來一頭大野豬,這新聞一傳開,立刻把隔壁公社打魚塘、分魚蝦的熱乎勁給壓下去了。 對鄉下人來說,尤其是農忙期間太需要肉類補充體力的鄉下人來說,豬肉對他們的誘惑,那絕對趕超對魚蝦蟹的渴望。 魚蝦這東西吧,只要有水就能存活。 鄉下別的不多,就山山水水多。盡管河里的魚蝦屬于集體產物、不能私自捕撈,那不還有山塘、溪坎、泉水潭呢嘛。只要肯動腦、肯花工夫,想吃點魚蝦蟹還是有辦法弄到的。 再不濟還有黃鱔、泥鰍、小田雞。這些玩意兒滿稻田都是,傍晚收工抓幾條回家改善改善伙食也簡單。 但豬肉就不同了。盡管這幾年國家鼓勵農村養豬,村里但凡有條件的人家,都圍起了豬圈、養起了豬。 但有任務不是?不管養幾頭,到年終必須上交一頭。可養豬也是個工夫活,養上兩三頭就夠一家老小忙活的了。多養哪里還有精力伺候田地? 因此大部分人家往往都是養上三頭,一頭上交、一頭賣錢、一頭留著自家過年。 但這都要等年底不是? 誰會在不年不節的時候宰豬吃肉啊。 誰敢這么做,那一準被全村老小的唾沫星子淹死。 但野豬不同,那等同于白撿的豬肉。 只是一般人沒那實力和運氣。遇到它,全須全尾地躲開不被攻擊就不錯了,誰能做到向剛這樣,面不改色地活逮一頭扛下山吃肉? 于是,向剛家在時隔一年之后,再一次被熱情高漲的村民圍了個里三層、外三層。 “剛子,給叔留兩斤五花肉,價格照市面上的來。” “剛子,給我也留幾斤。好家伙!這么大一頭!” “剛子……” 向剛請來殺豬勇,忙著把豬吊起來,放豬血、退豬毛,忙得腳不沾地,哪還有什么閑工夫招呼鄉親們啊。 大伙兒見狀也表示理解,自動自發地沒再去打擾他,轉而找盈芳。 “剛子媳婦,豬肝、豬心能割點給嬸子不?我拿田雞給你換。我們家小子十二歲了還不抽條,老張說最好給他吃點豬內臟啥的,我連著跑了好幾趟早市都沒搶到,聽人說你家剛子逮到了一頭大野豬,就趕緊過來了。田雞一會兒讓我孫子送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