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給姥姥、舅舅們的包裹則等曬著的新鮮木耳、菌菇干了以后。 除此之外,她給兩個舅舅包了半斤芽頭新茶,給姥姥做了一件夾里的斜襟秋衫,給姥爺的依舊是一株上年份的山參。其他就是一些吃的用的以及買給侄子、侄女們的文具等小玩意兒。 郵遞員的確是來給社長送信的,馮軍達隔月就會往家里寄一封信,只不過這次還郵了一個包裹,包裹單需要社長或書記簽字。 不巧兩人都不在,盈芳家造沼氣池,社長、書記作為公社的一二把手都去現場觀摩學習了。效果好的話,他們打算在公社造一個大的。 隔壁衛生院上班的燕子見郵遞員找不到人簽收,就讓他等一會兒,她去地頭喊人。 社長聽說兒子寄來了包裹,激動地跑出一身汗,臭小子這還是頭一遭往家寄東西呢,信倒是經常有,可都是廢話居多,都看膩了。 “我家軍達寄啥東西來了?” 郵遞員笑呵呵地答:“包裹還得你自己去郵局領,我這只是包裹通知單,說明已經告知你有包裹的消息了。” 社長聽了一陣失望,想想好像是這么回事兒,以前不還有冒領的么?看看天色,今兒怕來不及去郵局了,只好說:“那明天一早我去郵局取,你們會給我的吧?” “會的會的。”郵遞員一個勁保證。雁棲公社的信也好、包裹也好,如今誰敢不上心?血淋淋的經驗教訓啊。 這時,盈芳也到了,把信給郵遞員,勞煩他代為郵寄。 “不麻煩、不麻煩,這本來就是我們應該做的。” 郵遞員忙擺手,他當然認識盈芳了。 換言之,郵局里除了幾個新來的臨時工,哪個不認識舒盈芳——這丫頭一年要往郵局跑幾趟啊,不是寄信郵包裹,就是收包裹。包裹還來自各個地方:京都的、海城的、省城的、運城的、臨海市的……光郵票就五花八門,嘖! 盈芳哪兒曉得郵遞員心里的腹誹,她寄了信就回家了。 矮墩橋頭遇到羅燕虹,表情幽幽地攔住她去路。 盈芳狐疑地看她。擋在橋上不讓她過,這是啥意思?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