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好在蕭姓親戚一個比一個熱情客氣,紛紛拿出好吃的好喝的招待,并沒認出她不是真正的姜春妹,杜迎娣七上八下的心漸漸平復。 甚至還有些洋洋得意,覺得自己真是太聰明了,說服姜春妹互換角色,不僅和心上人分到了同一個知青站,還平白無故多了一門好“親戚”。 她借著洗手洗臉上茅廁,閃爍的眼珠子滴溜溜地把向家內外好生打量了一番: 前院,石榴花到了尾聲;喇叭花、扁豆花爬滿院墻;六邊形的古井深幽而清涼;青磚鋪就的地面清爽潔凈。 后院,柵欄圍起來的菜地整齊而充實,紅的辣椒、青的葫蘆、紫的藤茄、黃的香瓜……精巧的雞舍建在桂花樹下,兩只母雞在陰涼處或啄著草籽、蟲子,或昂首挺胸閑庭信步;高大的棗子樹、柿子樹仿佛保家護院的衛士,青色的葉子隨著偶爾吹來的夏風輕輕搖曳。蟬在樹干上喳喳鳴叫。 三間進深很長的正房,也布置得尤為干凈舒適。 東、西兩側睡房,被雅致的碎花門簾擋著,看不清里頭的布置。 堂屋里倒是一目了然:墻上的膩子粉光滑白凈,地面雖是泥地,但夯得很平整。靠廚房門一張大飯桌、一排青竹椅;靠后門一套八仙桌椅,正對八仙桌的北墻上,張貼著元首的畫像;桌子中央一個青色細膩的插花瓶,瓶子里插著一把叫不出名的野花,葉梗鮮綠、花瓣粉嫩;花瓶兩側是一對擦得光潔透亮的油燈。不過現在通了電,油燈的用處遠沒以前大了;桌子上還隨意地擺著幾個高腳玻璃托盤,裝著瓜子、花生、綠豆糕、云片糕、豆酥糖等零嘴,顯然是給家里人防餓墊肚子的。 杜迎娣用短短幾分鐘時間,將向家打量了一遍,越發肯定自己的決策是正確的——既沒讓人發現自己不是真的姜春妹,又多了一門好親戚。 是以,等蕭三爺停好自行車,又去隔壁院子給悉心照看等著產奶的野母牛喂了把牛草回來,杜迎娣已經一口一個“姑姑”、“姐姐”地喊開了。 蕭三爺眼波一轉,默不作聲地端起茶缸,啜了兩口溫熱的白狗腸涼茶。 呷了一口,慢悠悠地開口套起話: “春妹啊,你來寧和插隊還適應不?照理家里三姐妹,數你年紀最小,插隊怎么都輪不上你啊,到底怎么個情況?你爸媽信里都沒仔細說,我和你姑擔心得一晚沒睡好,你大姐、二姐沒出什么事吧?” 杜迎娣垂著眼瞼細聲細氣地回答:“我大姐有喜歡的人了,趕在插隊前領了證;二姐找到了工作,就我沒牽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