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成想,病房又安排進來一個剛生完孩子的產婦。因頭胎就生了個大胖兒子,家里人高興起來手舞足蹈說個沒完,這下盈芳想睡也睡不著了,喝了杯溫開水,看她娘織毛褲。 “就差收個邊了,今晚上肯定能織完,明兒出院就能穿了。”姜心柔邊織邊說。 “媽你又在油燈下織毛衣了?”盈芳故意虎起臉,“說了油燈下干活傷眼睛,你還織。” 姜心柔討好地說:“就昨晚上回去太興奮,睡不著,織了一小會兒,以后不會了。” 鄉鎮旮旯的老房子就這點不好,拉個電燈吧,線路不通。 老房區的人習慣了油燈、火燭,倒也沒人抱怨。可用過電燈,再回去用暗秋秋的燭光照明,就不習慣了。 “說不定明年回去,雁棲公社那邊倒是通上電、家家戶戶拉上電燈了。”姜心柔岔開話題,“小向要是真的調回寧河縣,想過重新起個房子嗎?” 怎么沒想過,這個話題她和向剛嘮過好幾遍了。 畢竟不光她和向剛兩人回去,還有爹媽一家呢。總不能一直住娘家的房子吧,舒老太不得鬧到縣里去。 可一來村里宅基地緊張,二來,起房子的材料也難搞全。所以最大的可能,是在向家老房子旁貼起一間,既省材料又不影響村里人分宅基地,一家人擠擠也夠住。至于平時不用的家什,以及屯糧什么的,通過地道搬到娘家存放。 姜心柔先前和丈夫也商量過居住問題,此刻聽閨女這一說,想想覺得也好: “起房子的材料倒是不擔心,基地建設也需要用到,咱不占部隊便宜,但搭個順風車、跟著采買些磚頭、瓦片回來還是不成問題的。主要還是宅基地,你和女婿既然商量好了,那就先這樣安排。 說起來,上頭給你爺爺在寧和縣安排了個住處,地段據說是整個縣城最好的,居住環境也不錯,不過你爺爺還是喜歡你們老家那邊。 何況新基地開建,他和夏老挑了大梁,夏老不可能天天跑寧和,你爺爺就得時時盯著,因此住在縣里不現實,等雁棲江大橋架起來就方便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