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青柳鎮(zhèn)一家相對安靜的茶樓中,趙望山已經(jīng)坐了幾個小時,思緒飄忽的他臉上時而欣喜時而糾結(jié),顯然內(nèi)心并不平靜,連身前的茶都涼了也沒注意到。 讓他欣喜的是,經(jīng)過暗中差不多半年的觀察,他總算在心頭認可了三個可以繼承自己一身所學的小孩,可糾結(jié)的是,三個孩子人數(shù)太多了,他要的是能繼承自己衣缽的人,而不是填鴨式的教導,需要全心全意的去培養(yǎng),若是三個人同時收入門墻的話他就沒有那么多大精力。 一時之間他很是難以取舍,這也是他遲遲無法下定決心擇一收徒的原因所在,一直拖到了現(xiàn)在。 不可否認的是,他認定的三個小孩在青柳鎮(zhèn)來說都是出身在大戶人家,家庭環(huán)境的原因,他們平時吃的東西營養(yǎng)豐富,體質(zhì)超過一般孩童,再加上耳濡目染,也比其他貧民子弟眼界更高,都是趙望山繼承衣缽的滿意對象。 “他們的資質(zhì)當然無法和大門派大浪淘沙得來的天才弟子相比,但在青柳鎮(zhèn)這個地方卻也找不到更好的了,無論是心性還是資質(zhì)都可謂上上之選,到底選誰呢……” 喃喃自語,這已經(jīng)不知道是趙望山多少次糾結(jié)了,可他還是下不定決心,倒不是說他優(yōu)柔寡斷,畢竟他沒有妻兒,挑選弟子傳承衣缽那已經(jīng)堪比對待親兒子了,所以馬虎不得。 趙望山坐在一樓靠窗的位置,外面就是街道,在窗外不遠處有一棵垂柳,柳枝都快垂到地上來了,此時那垂柳下的一段對話傳入趙望山耳中,讓他原本就糾結(jié)的心情一時之間皺起了眉頭。 任誰在考慮大事兒的時候被打擾都不會有好心情的,趙望山也不例外,下意識的抬頭看去。 當看到那邊的場景后,趙望山雙目中一絲怒意閃過…… 劉秀踏足青柳鎮(zhèn),眼中所見心中有些百感交集,初春是青黃不接的時節(jié),街道上很多鄉(xiāng)下人都是一臉菜色。 去歲青柳鎮(zhèn)這片地方鬧洪災(zāi),一年的收成都不好,又是長達六個月之久的冬季結(jié)束,,好不容易熬過冬天的人們僅有的存糧吃完,地里如今又沒收成,還得下地辛苦勞作,饑餓加上勞累難免有人不幸去世,所以劉秀看到了有很多身穿孝衣面帶苦澀的人在買喪葬用品,也看到那樣的人在賣兒賣女甚至賣身葬父…… 這樣的畫面看在眼中,老實說劉秀心頭滿不是滋味,可他卻無力改變什么,沒那個能力也沒那個義務(wù),只能暗嘆一句民間疾苦。 劉秀自問自己不是那種高談闊論的詩人讀書人,不會傷春悲秋大放言辭卻沒有絲毫作為讓人徒增笑柄,他只是個普通人,不發(fā)表任何意見,看過,走過,如此而已,一如大多數(shù)普通人。 行走在大街上,不久后劉秀的腳步停留在了一棵柳樹下,劉秀看到了不遠處茶樓中的趙望山,因為曾經(jīng)和他有點不愉快,所以并沒有打招呼的意思。 讓劉秀停下腳步的是柳樹下的一個小孩,那是一個身穿破破爛爛的小女孩,看上去也就三四歲的樣子。 之所以停下腳步關(guān)注她,并非因為她在費力的擼垂柳的嫩葉吃,盡管劉秀心中看到這樣畫面也有人之常情的惻隱之心,卻并沒有打算收養(yǎng)照顧小女孩的意思,之前的一段距離這樣的畫面他見多了,連吃土的小孩都有,他也不可能見一個就照顧一個,而是因為小女孩懷中明明揣著一個大白包子卻依舊去擼柳樹的嫩葉吃,這讓劉秀心頭升起了一絲好奇。 在小女孩將最底的柳枝嫩葉都擼完了,夠不到更高嫩葉的時候,劉秀身手折了一支柳枝遞給她問:“小妹妹,你懷里有個大包子,為什么還要吃柳枝呢?這并不好吃吧?” 小女孩有些畏懼的看著劉秀,眨巴了一下眼睛,沒有說什么,接過劉秀遞來的柳枝認真的吃嫩葉,她顯得有些恐懼,似乎在怕劉秀搶她的包子。 接下來劉秀又問了她兩句,不過小女孩都沒有回答。 據(jù)劉秀所知,曾經(jīng)地球那邊有些無良茶商會用柳樹嫩葉冒充茶葉,所以知道柳樹嫩葉大概是沒有毒的,是以才依舊折柳枝給小女孩。 或許是吃飽了,小女孩再度畏懼的看了劉秀一眼,然后警惕的邁著小短腿離去,不是抬頭張望,特小心特無助的樣子。 劉秀好奇,跟著準備去看看她為什么不吃包子而要吃柳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