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夜無話,轉過天眾人就各自開工,根據科學統計,有了明確目標之后,人類的工作效率會提升好幾個檔次,韓飛等人也是一樣。 編劇組湊在一起研究劇本,填充對話,梳理劇情,韓飛反倒是成了輔助型的存在,只是充當一個解答問題的存在,比如張一曼這個人物是怎么設定的,她的整個心路歷程是怎樣變化的。 而秦鳴等人開始尋找“漏網之魚”,還真就被他們找到了三個被人“遺棄”的同學,這三位說來也有意思,都是跟韓飛一個班的,開始跟人排戲排得好好的,后來硬是被人擠了出來,雙方是一拍即合。 經過三天時間的擴充,已經有了劇本的雛形,不過還達不到現場演出的水準,蔣輕侯提出:“不如把演員都召集起來,一邊排練一邊完善。” 韓飛暗自點頭,這的確是個好辦法,紙面上的東西始終還是要落在演員身上的,什么時候鋪墊,什么節點爆發,都是要靠演員來執行,就好像踢足球一樣,教練把戰術安排得再好,球員不給力照樣踢不好,而相對的,一場比賽三個換人名額也是給教練臨時調整戰術的機會。 三個新成員一看整個幕后團隊,頓時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這也太豪華了吧?他們之前的團隊完全沒法比啊。 當然,更重要的是劇本,看過填充了大量對話的劇本后,眾人都有一種身在云端的既視感。 “我真的可以演這么好的原創劇本?”一種參與重大事件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當然,防人之心不可無,韓飛也還是按照慣例一早注冊了版權,他倒不是防著秦鳴他們,只是這三位都是第一次接觸,歌浴森的事件證明,影視學院就是一個小型娛樂圈,他不得不留一手準備。 三位新來的看了自己的角色倒也不覺得難以接受,還有不到半個月就要開始公演了,能找到個地方接收就不錯了,而且公演成績算的是整體成績,當一回綠葉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看過劇本后都有一個心態,只要演員不拉跨,這部戲大有可為,也給那些踢掉他們的團隊瞧瞧,你們不是瞧不上我嘛?怎么樣?爺排名比你高! 京影每次話劇公演之前,都有安排一些空余的教室給學生們組織的臨時話劇團使用,韓飛作為“團長”也就獲得了申請場地的權利。 不過等到了時間,里面的人卻始終沒有出來的意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