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平民的書-《黎明之劍》
第(1/3)頁
塞西爾城西部,林木繁多,植物茂盛,這里大片的廣袤叢林為新生的塞西爾領(lǐng)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建筑材料和工業(yè)原料——甚至是食物來源,而在這片森林的北部,挨著白水河的地方,霜林村正隨著朝陽升起而漸漸熱鬧起來。
這是一座新生的村落,但卻秩序井然生機勃勃,一座座整齊排列的木屋正籠罩在炊煙中,水泥和磚石搭建起來的“新居”則點綴在這些木屋之間,寬闊的水泥路連接著村子里的幾處主要建筑,由于時常有人清掃,再加上嚴(yán)格的衛(wèi)生制度,這些路面干凈整潔,全然見不到在這個時代其他地區(qū)的路面上常見的便溺之物。
這種種特征都是“塞西爾秩序”的體現(xiàn)。
伐木工巴迪迎著清晨的陽光出了門,他身上帶著在家中一餐熱飯之后積攢的熱氣,這有助于他抵御森林中的初春寒風(fēng),這個砍了一輩子樹的男人走到街上,用力擦了擦在冷風(fēng)中微微發(fā)癢的鼻頭,隨后向著報到處走去。
在穿過街道的時候,他看了一眼兩旁的屋舍,這個地方在去年的模樣依稀從心中浮現(xiàn)出來。
他還記得,當(dāng)塞西爾的八百難民剛剛來到這片土地上的時候,這里還只是個簡陋到可憐的伐木營地而已——幾十個伐木工和一小隊士兵拎著斧頭刀劍到了這里,支起帳篷打下圍欄,最初的營地還沒有如今村子中心的廣場大,但如今不到一年的時光,這里竟已經(jīng)成了個村子,而且還是個又漂亮又大的村子——帳篷變成了伐木工小屋,伐木工小屋又?jǐn)U建、增多成為街道,來自城里的支援物資源源不斷地被送到這里,就如這里砍伐出來的木材被源源不斷送往城里,水泥出現(xiàn)了,商店出現(xiàn)了,這個由伐木營地變成的村子甚至還得到一個名字——領(lǐng)主親自給它起名叫霜林村。
如果不是親身經(jīng)歷了這一切,巴迪簡直不敢相信這一切就是在他眼皮子底下發(fā)生的。
更多的伐木工出現(xiàn)在街道上,巴迪和這些朋友們打著招呼,大家有說有笑地一起向前走,在路上,有人突然感嘆了一句:“這地方變化真大啊。”
“那是,畢竟冬天咱們也沒閑著,”一個有著大胡子的伐木工笑了起來,“咱們連鐘樓都蓋起來了。”
“也不知道城里最近有什么變化,”巴迪嘟噥著說道,“那里可比咱們這兒變化的快。”
“我上次進城,看見城西邊正蓋新房子呢,說是緩沖營地里又有兩千人獲得那個叫什么……哦,獲得公民資格,”最先開口的伐木工說道,“不過最近我也沒進過城了……”
霜林村和塞西爾城之間有著便利的道路和河運,但實際上在這里的伐木工卻并不經(jīng)常進城——自從這里成為固定的聚落,各種村落設(shè)施建立起來之后,霜林村就漸漸有了自持的能力,當(dāng)初來到這里的工人也就成了定居下來的村民,由于有著大量的工作任務(wù),再加上平日里進城也沒什么事可做,霜林村的人一般每個月也就進城那么一兩次,他們對塞西爾城中發(fā)生的變化,往往都是依靠偶爾進城的人回來之后描述,或者聽那些在村子和城區(qū)之間運送物資的車隊護衛(wèi)們說的。
閑聊之間,大家的話題便漸漸轉(zhuǎn)向了猜測城里的變化,猜測領(lǐng)主是不是又弄出了新東西,但他們并沒有閑聊太久,報到處就已經(jīng)到了。
巴迪擦了擦鼻頭,看向報到處的棚屋,按照工作流程,他在這里報到之后就要領(lǐng)取工具,然后跟著工頭一起去林子里指定的區(qū)域開工了,但今天報到處似乎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他看到許多人正聚集在報到處前邊的小空地上,甚至連自己的工頭也站在那里。
巴迪和幾個伐木工好奇地湊了過去,發(fā)現(xiàn)原來是運送物資的車隊到了——霜林村雖然已經(jīng)成村,但畢竟只是個新生的村落,很多布匹、酒水之類的東西還是要從城里運過來的,基本上每周都至少會有一支這樣的車隊從城里過來。
車隊進村確實是個好事兒,但大家都聚集起來就有點奇怪了——為了卸貨以及交接村民們個人訂購的東西,車隊要在這里待一整天呢,大家早早地聚在這里,是因為車隊帶來了什么新玩意兒么?
巴迪正疑惑者,就看到自己的工頭滿臉帶笑地從人堆里擠了出來,而且工頭手里還抓著幾張印滿文字和圖畫的、散發(fā)著油墨味兒的大紙。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莒南县|
龙南县|
永寿县|
琼结县|
新化县|
新竹市|
马鞍山市|
中超|
虎林市|
霍林郭勒市|
阿拉尔市|
青冈县|
丰都县|
新宾|
黑河市|
利辛县|
万盛区|
伽师县|
台湾省|
饶阳县|
迁西县|
铁力市|
香河县|
武清区|
高尔夫|
天祝|
勃利县|
香港
|
青浦区|
米林县|
民丰县|
若羌县|
会泽县|
平乐县|
平果县|
盱眙县|
壶关县|
永宁县|
资兴市|
湖北省|
通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