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莊建業就新型戰略運輸機說了很多,期間談了不少中國騰飛的研究成果。 比如為什么放棄類似前蘇聯安—225或美國的c—5“銀河”這類的超重型戰略運輸機的方案。 要知道這兩款超重型運輸機可是代表著人類大型航空器的巔峰,堪稱能夠運輸有一切的存在,同樣也是國內諸多航空專家和民眾向往的所在。 不說別的,在座的機位空軍領導都有不少是這兩款超重型運輸機的擁躉。 可問題是需求端的適應性卻決定了這兩款超重型戰略運輸機必將走向窮途末路。 就好比民用客機領域,空客的a380創造了人類航空史上的奇跡,因為他把最大客機的桂冠牢牢的戴在了自己的頭上。 然而a380贏得了工程技術方面的榮耀,卻并未獲得市場的認可。 沒辦法,誰讓a380的運營成本忒貴,導致不少航空公司看著冗長的維護保養賬單就直搖頭,然后義無反顧的選擇了波音的787客機。 因為同樣的航程,同樣的舒適度,波音787不但更省油,最重要的是兩臺發動機的維護保養成本也會更加的經濟。 相反a380這么一款四發客機,不但耗油量更大,維護保養方面的成本相較于雙發客機至少要高出一倍。 民用客機如此,軍用戰略運輸機同樣也要計算成本的。 類似蘇聯安—225或美國的c—5“銀河”這類的超重型戰略運輸機固然是好,能夠涵蓋幾乎所有的軍用大型裝備,可現實的問題確是,能夠適合這類超重型戰略運輸機的機場并不多。 沒辦法,這種最大起飛重量超過300噸的大家伙們,對機場跑道的質量和長度都很高,至于空管和調度就更不用說了,有這類飛機出現的空域,一般都會將其他飛機遠遠調開,以免發生不必要的空中事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