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蕭何笑了笑,看向曹參,道:“彼此彼此,曹老弟亦是明知中丞相設的是疑兵陣,在我勸劉季投降時,卻是至始至終未言半句。” 曹參一笑,感慨道:“韓信將軍確實是用兵如神,一開始我真沒看出五萬騎軍是疑兵計,直到……直到見蕭大人急著勸劉季投降,我方才看出點端詳來。” 蕭何也頗有同感的點點頭:“韓將軍乃軍事大才也,若非中丞相許諾招安之條件,我亦是不會起疑。就算如此,我依舊不是很確定中丞相是否有五萬鐵騎。” 二人相視一眼,頓時心有靈犀的,一齊仰頭大笑了起來。 ………… 推行義務教育,事急緊迫,李陽和李斯將教育署的人事敲定妥當后,皇帝很快就批準下旨,教育署正式開署辦公。 而沛縣的張蒼,也調回到了咸陽,暫時于教育署任職。 身為中丞相,李陽不可能事事親力親力,他既要議朝政,又要立新法,如今又有了教育署,所以他要做的,就是制定框架,引導方向,教育署的其他細事,自有蕭何安排。 關于義務教育的框架,李陽也早就想好了。 如今的秦朝,要想直接推行九年義務教育,顯然還不是太合適。 所以李陽決定,教育分三步。 第一步,先推行六年義務教育。 就是把后世的小學知識,拿過來先普及開來,先掃盲。 明年開春,凡六歲至十歲以內孩童,皆入學從一年級開始學起。 而至此以后,就是六歲開始入學上一年級。 待六年過后,這一批的小孩小學畢業了,接著就實行第二步,推行九年義務教育,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三年初中文化知識。 第三步就是推行非義務教育的三年高中教育。 這一步,為自費教育。 與此同時,開啟科舉制度,或者直接按后世的公務員考試一樣,直接考各地的公務員。 當然,如果要想得到更大的發展,那就是考進大學,在大學深造,然后便有更大的舞臺,當走出大學的那一刻,起點也就比別人更高一層。 于是乎,很快的,在李陽的拍板下,教育署就定下了六年義務教育的方針國策! 李斯負責全國推行這項新政國策,蕭何等人負責編著教材。 對于語文和思想政治這兩門課的教材,有蕭何和曹參及一幫教育署的官員在,李陽根本不用操半點心。 唯獨這個時代的數學,運算起來十分的復雜。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個時代還沒有阿拉伯數字。 所以,李陽把負責數學教材編著的張蒼叫了過來,打算給他介紹一下阿拉伯數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