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關于組建增設教育部的事,滿朝文武倒是沒有一個人敢出來反對,就算馮去疾知道這將又是一中央權力機構,但是他都沒有半句阻撓。 這倒并不是他們多么的支持李陽的新政,而是他們都知道,六國百姓其心不歸的問題,自秦一統六國的那個時候,就是嬴政的一塊心病。 之前,嬴政為此實施過一系列方針計策,雖然失敗了,然而,如今李陽說出了切實可行的辦法,皇帝自然要把這個困攏了他近十年的心病給除去。 此事,事關嬴政江山社稷,誰敢阻攔,誰敢反對啊?那不是不要命了嗎? 確實,對于嬴政來說,六國百姓其心不歸,思想得不到統一,這始終是潛伏在大秦統治表面下的一個十分危險的存在,事關重大。 嬴政最想要的,就是希望大秦能一世、二世、三世,直至傳承萬世。 可是,只要六國百姓,其心一日不歸,便始終存在分裂的可能。 所以,只要能統六國百姓的思想,為此哪怕花再大的力氣,他也一定要實施,任何人敢壞此關乎大秦江山社稷之事,必殺之! 當然,對于穿越者李陽來說,洗腦的必要性就更重要了。 一個國家,怎么能夠沒有統一的政治思想呢? 后世,一個特區的思想得不到統一,都能亂成那樣,而眼下的秦國,就好比是后世的內地,整個內地的思想都不統一,紛紛想著自己是齊國人,而非秦國人、自己是楚國人,而非秦國人、自己是魏國人、是趙高人…… 介時,各種齊獨、楚獨、魏獨、燕獨、韓獨、趙獨…… 那整個華夏將像歐洲一樣,豈不拆成一個個小國家了? 這可是作為穿越者李陽,絕不愿意看到的悲劇。 所以,強制推行義務教育,統一六國百姓思想,這不僅僅只對大秦重要,而且事關華夏民族之根本,意義大得去了! 而且,義務教育,除了洗腦,統一全民的思想和政治意識,增強民族榮譽感及歸屬感,而且還能為大秦培養真正急需有用的人才。 另外,這也是開啟科舉制度的先前條件。 沒有普及教育,在這個時代,根本無法開啟科舉考試,因為如今能夠讀書的人,都是非富即貴的士族子弟。 對于士族子弟來說,只要家族里的官員向朝廷舉薦,就可入仕為官,所以根本沒有人會支持你的科舉制度。畢竟,我有關系的人,憑什么要通過你的考試才能為官?萬一考不好,豈不是沒了入仕的機會了? 所以,相反,科舉制段將被眾人反對,而無法實行。 而推行了義務教育則不同了,天下百姓,皆會擁戴科舉新政,因為那是他們改變命運,跨越階級的出路,甚至是除了戰場殺敵之外,唯一向上爬升的出路,故而天下百姓必須擁戴支持。 介時,天下大勢所驅,就算士族反對,在大勢的車輪下,士族反對的聲音根本毫無作用。 當然,還有一點,只有讓大秦百姓都有了統一的思想,有了強烈的民族榮譽感和歸屬感,在將來外敵入侵之時,全國人民才能凝聚一心,共同抵御外敵。 否則,全民皆是漢奸,后果不敢想像。 所以,不管從哪方面來說,義務教育,都必須推行,而且還須狠抓、嚴控! 這時,嬴政問道“對了,依你之計劃,須幾年時間,便可正式推行你說的義務教育?” 李陽慎重的考慮了一下,成立教育部,編著教材,各地新建公辦學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