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不過,這或許就是自己心目當中崇拜已久的西楚霸王! 既是西楚霸王,又豈會投降? 既是西楚霸王,又豈會對人伏手稱臣? 他是霸王,生要做人雄,死亦要做鬼雄,怕死的話,便不是他了! 雖然因為自己穿越來到這個世界,使得項羽此生沒有稱霸,但是今日一戰(zhàn),他以一敵千,殺敵百人,已經(jīng)證明了他的神勇之能。 想必,后世,亦是會有人記得項羽神勇之威! 想到這里,李陽再次嘆惜一聲,然后對李由道:“派人好生安葬他吧!” 說完,李陽帶著眾人,開始進城! 不過,經(jīng)過此事,李陽倒是從項羽的身上,看到了當今天下,六國臣民其實都是沒有歸心于秦的。 這個天下,還有許許多多像項羽一樣,背負著家仇國恨的人。他們心中,有自己的國,而這個國,不是秦國。 所以,這對李陽來說,義務(wù)教育更是迫在眉捷,回朝之后,就要向嬴政提議,設(shè)置教育部,制定教材,實行全民教育。 作為一名穿越者,李陽非常的清楚,教育的重要性,它不僅僅是文化知識的普及,而且還事關(guān)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意識統(tǒng)一。 特別是在秦朝這樣一個剛剛一統(tǒng)六國的背景下,統(tǒng)一全民的意識,就更加的重要了。 只有利用愛國主義教育,才能讓以前的六國百姓潛移默化的認識到,以前的六國,只是華夏民族的分裂狀態(tài),而大秦一統(tǒng),才使得以前經(jīng)歷了數(shù)百年分裂之久的華夏,終于得到了再次統(tǒng)一和完整。 同時,更是要讓六國百姓知道,大秦即是華夏,大秦兒女,都是炎黃子孫,同是一個民族,同是一家人。 還要讓他們知道,大秦帝國,是華夏文明新的巔峰。 說直白一點,愛國主義教育的意義,就是避免國家和民族的分裂,保證天下太平祥和,杜絕國家分裂引發(fā)的內(nèi)戰(zhàn)。 當一個國家的人民,對自己的國家和民族都沒有認同感和歸屬感,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李陽必須改變這種現(xiàn)狀! 李陽太清楚了,華夏文明之所以能延續(xù)數(shù)千年,以文明古國的姿態(tài)依舊屹立于世界的原因,就是我們?nèi)A夏兒女有著強烈的國家和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無論華夏兒女身在世界何處,他們的心中都裝著華夏,無論華夏民族在遭受著多么大的苦難,華夏兒女都不會拋棄自己的祖國和民族。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