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蘇辰盯著搜尋到的客戶目瞪口呆啊:“我去,大漢奸吳三桂都搜尋到了。” 聽到吳三桂這三個字,有一點是永遠也必避不開的問題,那就是當年吳三桂為什么會打開關門引清軍而入? 難不成真的沖冠一怒為紅顏? 吳三桂字長伯,江蘇高郵人,他出生在一個武將世家,從小便擅長弓馬騎射,還中過武舉,又蒙蔭為都督指揮。明末動蕩多變的政局給了吳三桂一個展現自己的舞臺,歷史選擇他在關鍵時刻決定自己的政治歸宿,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明清兩朝的命運和走向。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明朝統治被推翻,此時,吳三桂正以鎮守山海關的明朝總兵的身份,帶領著他的5萬精銳部隊走在趕往北京“勤王”的路上,眼前的局勢擺在他的面前,是選擇推翻明王朝的李自成,還是投奔關外蓬勃興起的滿清新勢力? 就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候,突然一個虛影出現在他身邊,嚇了他一跳,以為是刺客,直接抽劍刺了過去,不料刺了一個空:“什么人?” “你就是吳三桂?” 蘇辰打量著這個歷史名人,還有人說吳三桂賣國,背負了幾百年賣國賊的罵名,因為一些明朝王族武裝力量反清復明的口號,很多人以為是因為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才導致明朝滅亡,其實明朝由朱元璋開始,一直到崇禎皇帝,不是殘暴兇狠,就是昏庸無道,百姓世世代代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樣的皇室不滅亡才怪。 明朝末年,闖王李自成帶領農民起義,得到各地人民的支持,起義軍勢如破竹,很快就打下北京城,逼得崇禎皇帝吊死煤山。而此時的吳三桂,還是明朝鎮守山海關的一名總兵,他對人間民不聊生的日子深有體會,但對朝庭的決策也無能為力。李自成掃滅明朝打入北京之后,也曾招降吳三桂,吳三桂眼見明朝大勢已去,若反抗下去必然會讓軍隊損兵折將,于是便答應了李自成的招安請求,那知道在后來發生的事情讓他寒心投了清朝..... 最初,吳三桂心中的天平是傾向于李自成的,他已經準備歸附同為漢人的大順軍,然而,在進京的途中,他不斷聽到各種傳聞:農民軍為了追贓,拘禁并鞭打他的父親吳襄,這對吳三桂不啻是當頭的一棒,對農民軍的所有幻想成了泡影,吳襄也私下寫信給吳三桂,要他快點去搭救,這使得吳三桂認為李自成的招降不過是一場騙局,只是想誘他進京。 接著,又有消息傳來,李自成的部將劉宗敏搶去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這一事件成為觸發吳三桂降清的又一偶然因素。 其實說到底,吳三桂跟賣國扯不上邊,屬于出賣朝廷,出賣朝廷只對被出賣的朝廷來說,是一個敗類,對收出賣的朝廷來說,是有功之臣,中華民族有五十六個民族,任何一個民族統治中國,都是內政事務,不存在出賣國家利益,個人政見不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