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十三章 不愿負此生-《大宋梟途》


    第(1/3)頁

    …

    宋代的科舉考試,分為解試(鄉試)、省試(會試)以及最終的殿試。

    如果讓蔡仍自己去考,蔡仍指定連最初等的解試都考不過去,哪怕他因為要翻譯一些重要的史料而精研過古文。

    這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蔡仍根本就沒經歷過這方面的專業訓練。

    幸好!

    原來的蔡仍幫蔡仍將所有的考試都考完了,給蔡仍留下了一個現成的成績。

    甲科第四名。

    在電視上,經常能見到“進士甲科”、“進士乙科”之類的詞語。

    這里進士甲科和進士乙科其實是有區別的,而且區別不小。

    唐朝的科舉,最初并沒有甲、乙科的區別,從唐高祖李淵到唐明皇前期,所有進士都稱為“乙科”。

    唐明皇為彰顯文德,下了道詔旨說:“近世沒有甲科,從朕開始,就要打開甲科大門,讓最優秀的人才成為天下人的表率。”

    于是,終唐一代,“甲科”便成為進士科中前三名的代稱。

    到了宋代,科舉制度發生了很大變化。

    北宋前期的進士考試,甲科、乙科還都是指進士而言,且甲科一定是優于乙科的。

    到了北宋后期,則明確了,甲科為一檔,乙科為二檔,到現在甚至出現了第三檔(即同進士出身)。

    而到了南宋,更是出了五檔(即,一甲,二甲,三甲,四甲,五甲),而“二甲”事實上和“乙科”是等同的概念。

    總而言之,就是,不管哪個朝代、哪個時期,甲科都要比乙科高一籌。

    甲科的前三名,分別是:狀元,榜眼,探花——狀元無疑就是榜魁,榜眼就是第二第三名,后來演變為專指第二名,探花在唐朝和宋朝前期時指同榜進士里最年輕的那個,后期就變成專指第三名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阆中市| 墨竹工卡县| 会泽县| 德阳市| 西和县| 攀枝花市| 天镇县| 正阳县| 吉林市| 沁水县| 阳曲县| 星座| 平谷区| 崇文区| 永靖县| 临澧县| 洪湖市| 新巴尔虎左旗| 黄梅县| 浙江省| 蓝田县| 湘潭市| 微博| 遂川县| 衡南县| 翁牛特旗| 宕昌县| 庄河市| 米林县| 兰溪市| 民丰县| 崇义县| 石嘴山市| 平原县| 镇巴县| 中宁县| 青冈县| 合江县| 剑阁县| 荆州市| 伊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