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在北非沙漠之中,失去了補給來源,杰羅姆不敢想象二十萬大軍該如何生存,更不用說戰斗了。 是進亦難退亦難。 杰羅姆信奉不能遲疑的道理,遲疑的時候就進攻,所以他在眼睛蒙著黑布的情況下,向埃及發起了猛攻,經過短促而猛烈的兩天攻擊之后,馬特魯港的埃及軍隊像之前一樣,逃跑了。 馬特魯港作為一座港口,雖然不大,但因為周邊是平原,還有通往內陸沙漠綠洲的道路,是埃及中西部地區的一個商業樞紐,有商船跟其他地區聯系。所以這里的信息相對通暢,杰羅姆從俘虜口中得到了一些消息,中國海軍跟英國海軍在西西里開戰了。 根據時間分析,中國人進攻西西里島,跟他們登陸米蘇拉塔的時間差不多,這讓杰羅姆很是疑惑,難道說中國人在登陸北非的同時,還發起了對西西里島的海戰。他沉默了片刻,認為這是有可能的。他知道中國在地中海的海軍實力比英軍強的多,之所以一直無法取得制海權,主要是英國占據了地利優勢。就好像當年拿破侖之所以能利用海軍艦隊將三萬多法軍送到埃及,是建立在拿破侖占據了意大利的基礎上的。 中國海軍是有能力一邊進攻西西里島,一邊派遣軍艦保護陸軍登陸北非的,只是他們沒有能力攻下西西里島,為什么明明知道打不下西西里島還要攻打,大概是戰術,將英國海軍拖在西西里島,讓他們無力干涉中國在北非的登陸作戰。 但在馬特魯港,杰羅姆還是沒有找到他最關心的的黎波里戰況,似乎哪里沒有發生戰爭一樣。 占領港口的另一個收獲是,得到了一批物資,盡管數量很少,只是一些糧食和干果,聊勝于無。 在馬特魯港進行了幾天休整,同時派騎兵向前進行武裝偵查,下一步杰羅姆打算攻占埃及重鎮亞歷山大,這又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以古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命名,之后在亞歷山大大帝的將領托勒密家族統治埃及的幾百年間,這里一直都是埃及最大的港口和城市。 埃及蘇丹伊斯梅爾對這座城市進行了現代化建設,建立了大量市政工程和港口設施,現在這里再次恢復了古老的地位,僅次于開羅,是埃及第二大城市,僅次于運河港(塞得港)的第二大港口。 這里還是埃及最國際化的城市,早在蘇伊士運河修通之前,這里就是歐洲通往印度的陸地起點,大量歐洲商人在這里定居,不僅有法國人,也有許多希臘人、猶太人和敘利亞人,蘇伊士運河修通之后,這里的地位有所下降,可依然是重要的國際城市,埃及面向歐洲的最大出口港。 杰羅姆相信,攻占亞歷山大之后,肯定能確定的黎波里的情況。除非中國人進行軍事行動,連他們的盟友都不通知,這是不可能的,中國人登陸北非,肯定是要跟埃及夾擊自己的部隊,又怎么可能不跟埃及人溝通,不然就沒發怎么進行軍事寫作。 擋在亞歷山大跟馬特魯港之間的,只有一個小鎮阿拉曼,由于亞歷山大港是伊斯梅爾蘇丹現代化建設的標志,所以地位十分重要,作為亞歷山大港的屏障,埃及軍隊在阿拉曼嚴密設防。 不過杰羅姆不認為這有什么難度,之前埃及人在一座座城市都設防了,還不是一次次被他攻占。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