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只有立言最難。標準或許不同,有高有低。高的認為,古來只有三人可以不朽,孔子、孟子及王陽明。也有的說,只有兩個半,孔子、王陽明和作為半個的曾國藩。也有說四個,孔子、孟子、朱熹和王陽明。 這些都屬于最高標準,孔子毫無爭議,道德的標準就是孔子制定的,立功,孔子也曾起兵平亂,最關(guān)鍵的是,孔子廣收門徒,有教無類,功在千秋。而最重要的是,孔子做到了立言。這個立言,對孔子來說,就是留下了他的語錄,只是他的語錄不是什么紅寶書,而是論語。孟子功業(yè)稍差,所以有時候不被承認,或者被認為是拾孔子牙慧,沒有自成一派。 跟孔子一樣,沒有爭議的,就是王陽明。立德自不用說,王陽明一生不以做官為目的,到死官都不高,可天下敬仰。以藩王侄子繼承皇位的嘉靖皇帝甚至希望通過王陽明承認他抬高父親身份到皇帝的方式,為自己增加輿論影響,許諾給王陽明大學(xué)士之位。但王陽明拒絕了,保住了他文人的高潔,這就已經(jīng)立德了。立功,王陽明以地方官的身份,迅速平定藩王叛亂,在地方上任職,所過之處都有所建樹,而且是能夠給后世立下標準的施政措施,比如將保甲制系統(tǒng)化的十家牌法。最難的是立言,王陽明通過開創(chuàng)儒家心學(xué),成為一派宗師。 對比明朝的王陽明,清朝的曾國藩就低了一個境界,曾國藩的個人修養(yǎng)沒有問題,他做官不貪,嚴于律己。立功上,他是歷史上少有的文人做到挽狂瀾于既倒的不賞之功的,能在武功上,跟曾國藩相比的,武將尚且不多,更何況文臣,或許除了諸葛亮這樣的妖孽人物,再也找不到其他。但曾國藩就差在了立言上,他沒有創(chuàng)下能夠讓后世尊奉,并且影響深刻的學(xué)術(shù),留下的曾國藩家書,難登大雅之堂,也脫不開孔孟之道的窠臼。 所以曾國藩這樣的人物,在歷史上最高的評價也不過是半個圣人。而且很有后世公知拍馬屁的成分在內(nèi),不然曾國藩的地位還要低的多。 即便標準放低一些,不求孔孟這樣的祖師爺,不求朱熹王陽明這樣的大宗師,但凡能留下影響后人的學(xué)說理論的,也都算成立言,古往今來也沒幾個人。這些人雖不是圣人,但卻能被稱作賢人,有跟孔子的七十二賢門徒,一起配享孔廟的資格。 這樣的人有誰? 先秦不說,秦漢不提,出的最多的,其實是文人士大夫文化發(fā)展到巔峰的唐宋時期,唐代有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他討平“淮西之亂”立功,他興古文運動,一掃魏晉靡靡之音,讓文章重歸實用、成為治世之學(xué),他反佛,倡儒,讓儒道重新復(fù)興,成功立言,死后配享孔廟。宋代有張載,開關(guān)學(xué),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給讀書定下了最高的理想,他也成功立言,配享孔廟。 同時宋代的朱熹就不用說了,開創(chuàng)了理學(xué),是孔子之后對儒家革新最大的人物。 明代出了一個王陽明。 唯有清朝,幾乎沒出任何能夠稱子的人物。 不是周瑯自詡,世人公認,他也已經(jīng)站在了歷史最頂端的那群人物之列,立德,周瑯施政向來仁厚,有內(nèi)圣外王的美譽。立功,他驅(qū)逐韃虜,恢復(fù)中原,古來有此功業(yè)者,春秋尊王攘夷的管仲,漢代馬踏匈奴的衛(wèi)霍竇憲,唐代橫掃突厥的李靖而已。而他又是帝王,能跟管仲侍奉的齊桓公,衛(wèi)青效命的漢武帝,李靖遵從的唐太宗相比。 立德、立功,周瑯已經(jīng)兩不朽,不過他也不去追求立言了,他沒這個能力。同時他對文人士大夫迷戀的三不朽,也不感冒,除了石頭,哪有不朽的東西。 同樣,周瑯也不信佛,佛家的道理可以聽聽,但不必迷信。因此他更多的是住在工業(yè)時代難得的山清水秀的武當(dāng)山,他練練拳,爬爬山,吸新鮮空氣,品香茗清茶,吃粗食淡飯,衣平布素娟,住茅屋瓦舍,清心寡欲,倒也怡然自得。 所以,有人說皇帝去當(dāng)神仙了。 不過,和尚說的沒錯,周瑯放不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