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實際上則是,上次戰(zhàn)爭之后,德奧同盟的必要性降低,因為之前雙方的盟約主要是針對俄國的共同威脅,可俄國分裂了,奧匈帝國東部沒有了威脅,西部跟法國又不接壤,所以奧匈帝國不需要德國保護了,自然就不太愿意為了德國,跟英法開戰(zhàn)。 雙方都拉不到盟友,不過整體實力上,德國要比法國強大的多,還是占盡優(yōu)勢,可法國有英國的支持,彌補了這個劣勢。 除了給當事國西班牙施壓,除了拉幫結(jié)派之外,其實各國私下也都在串聯(lián)。 英國外交官頻繁跟德國商討,還是希望利奧波德放棄王位,希望德國放棄支持利奧波德。英國跟德國越來越接近一致,因為英國甚至愿意接受將西班牙殖民地交給利奧波德統(tǒng)治。 至少在目前,沒有建立龐大海軍的德國,在海外擁有一些殖民地,對英國構(gòu)不成威脅,如果因為西班牙王位問題,導致一場世界大戰(zhàn),英國承擔不起這個代價。 英國支持利奧波德統(tǒng)治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條件是,利奧波德放棄西班牙王位繼承權(quán),英國不關心德國勢力在海外領土的變動,哪怕德國親自統(tǒng)治這些殖民地英國都不在乎,更何況利奧波德還只是一個德國親王。但德國勢力統(tǒng)治西班牙就不行了,這牽扯到歐洲平衡,一旦利奧波德統(tǒng)治了西班牙,德國跟西班牙就成了緊密了盟友,德國在歐洲的大陸上就徹底沒有了制衡。 英國還有一個要求,支持利奧波德統(tǒng)治西班牙殖民地,那么德國必須跟英國簽訂一份同盟協(xié)議,用以取代以前的英普同盟。畢竟如今的德國已經(jīng)不是以前的德國了,英國需要讓整個德國,而不是一個普魯士王國來跟英國結(jié)盟,結(jié)盟的目的是對抗中國。 德國的目的,西班牙殖民地是很重要的一塊,但西班牙王位也無法割舍。英國千方百計的要維護大陸平衡,就是因為大陸始終再向不平衡發(fā)展,但凡是強國,都希望讓本國占據(jù)優(yōu)勢,利奧波德成為西班牙國王,恰好就能讓德國在歐洲大陸奠定絕對優(yōu)勢。此后完全在大陸上稱霸,法國只能在德國勢力的夾攻下選擇屈服。 如果能不用戰(zhàn)爭,什么都不用做,讓德國勢力得到西班牙殖民地也不錯,可以此換取跟中國對抗就不值了,德國要求,要讓德國跟英國結(jié)成軍事同盟,英國必須支持利奧波德繼承西班牙王位。德國認為,英國擁有海洋,德國親王繼承西班牙王位后,德國將擁有陸地,這樣的英德同盟就意味著歐洲的聯(lián)合,更容易對抗中國。 可英國絕不能接受歐洲大陸失衡,讓德國稱霸了歐洲大陸,風險太大。英國的外交理論認為,任何大陸國家,一旦在陸地上稱霸,必然會向英國擴張,所以這是牽扯到英國本土安全的問題,絕對不能讓步。 兩國談不攏,戰(zhàn)爭的風險越來越高,歐洲股市一片哀鴻,各國債券價格爆跌,英法還向德國發(fā)起了貨幣戰(zhàn)爭,大肆拋售馬克紙幣,德意志銀行的黃金儲備行將見底。英國從海外調(diào)回了龐大的艦隊,在英吉利海峽不斷演習,還在跟德國之間的北海不斷巡航,搞的德國航運公司股票一落千丈。 就在這個緊張的時刻,始作俑者西班牙人做出了選擇,西班牙立憲議會宣布,他們將邀請意大利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之子阿梅迪奧繼承西班牙王位,阿梅迪奧積極相應意大利的邀請,并迅速在英法艦隊的護送下來到馬德里登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