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俾斯麥的困境是,他的國王跟歷史上所有的德國君主一樣,對軍事征服,奪取土地,充滿了渴望。普奧戰爭的時候,君主希望直接攻占維也納,那種行為只能羞辱奧地利,而沒有任何意義。普法戰爭的時候,君主希望奪取更多的土地,那時候俾斯麥就已經壓制不住君主的渴望,被迫從法國手里奪走了阿爾薩斯和洛林,造成如今德法難以調和的矛盾。 現在一個西班牙擺在他的君主面前,而且還附帶著一個龐大的殖民地,只要點頭,德國勢力瞬間就能成為世界頂級的強大力量,這如何讓他的君王拒絕? 俾斯麥幾乎每天都要跟皇帝溝通,而每一次溝通到最后,都幾乎發展成爭吵。 德國皇帝一直不喜歡俾斯麥,但一直都很信賴俾斯麥的能力,只要俾斯麥愿意做的事情,皇帝相信俾斯麥一定能做成,可問題是皇帝始終對俾斯麥的某些觀念不能接受,因為他認為,俾斯麥在阻礙德國變得偉大。 俾斯麥一直還能用英法聯盟的威脅,用路易十四和拿破侖的失敗來威嚇君主,但當從美洲傳來中國愿意以殖民地領土為代價,全力支持利奧波德親王獲取西班牙王權的時候,俾斯麥無法嚇唬皇帝了。 有中國勢力的支持,德國將無懼英國,僅僅面對一個被自己打擊的抬不起頭的法國,在這樣一個法國面前,還不敢伸手拿起唾手可得的肥美蛋糕,這讓君王覺得恥辱。 俾斯麥最后只能給皇帝一個二選一的難題:“陛下,如果一定要如此,我只能辭職!” 皇帝是不太愿意俾斯麥辭職的,因為俾斯麥的才華確實少有。 他誠懇對俾斯麥說道:“尊敬的首相,如果在這次事件中,德國不能有所作為的話,我這個皇帝也只能退位!” 再沒什么好說的了。 俾斯麥嘆道:“如果陛下一定要支持利奧波德親王閣下繼承西班牙王位,我個人的建議是,一定要跟中國簽訂正式的同盟條約,必須寫在紙上才能信任中國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