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趙讓計劃動用的五百萬大軍,其中三百萬是烏拉爾軍,兩百萬是俄國后備軍。 這是趙讓第一次指揮如此規模的軍隊,之前他的指揮能力,充其量是百萬級別的,而且表現的十分拙劣,這次對他來說是一個挑戰。 但他有一個專業的兵部機構配合他,烏拉爾的兵部水平,絕不會比其他國家的參謀總部更低,因為烏拉爾王國的兵部就是參謀總部。 最大的困難是進軍主要是在俄國境內,所以他需要掌握俄國的鐵路運輸,盡管以前做過演習,俄國鐵路網中,也有大量鐵路是中國鐵路公司在掌控,但肯定比不上在本土作戰,就好像普魯士軍隊在法國運輸,肯定比不上在普魯士境內運輸一樣,各種意外隨時都會發生。 趙讓流出了充裕的時間余量,烏拉爾的軍隊一個月內就可以集結完成,這種動員速度,不輸給世界上任何國家,按照速度,十天之內就能趕到莫斯科,但趙讓計劃使用三個月來完成這一次救援,五個月完成對莫斯科的包圍。 這顯然不夠嚴密,二十多年前,楊克圍殲哈薩克俄軍的時候,唯一的要求就是快,可趙讓卻要求穩。這會給康斯坦丁留下大量時間,他可以集中兵力強攻莫斯科,可以繼續加強兵力,在后方征兵。也可以在敵軍主力到來前撤圍,總之康斯坦丁有充足的時間應對。 趙讓的計劃是基于康斯坦丁叛軍人心不齊,必須求快的現狀,可兵變這種事,時間對雙方都是考驗,人心隨時會變。而且外界的變化也難以預測,德國人叫囂的那么兇,不能完全排除德國介入的可能。 事實上就在烏拉爾軍隊進入俄國之后,德國就開始在波蘭進行動員,波蘭王國名義上并不屬于德意志帝國。波蘭是跟普魯士結成聯合王國,可聯合王國的普魯士部分歸屬德意志帝國,波蘭部分卻不歸德意志帝國領土,波蘭部分不向德意志帝國議會派遣議員,也不聽從帝國的指揮。就好像當年,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一樣,勃蘭登堡部分是德意志邦國,普魯士部分,則向波蘭國王效忠。 因此波蘭的動員,并不能看作是德意志帝國的行為,卻是波蘭普魯士聯合王國的行為,聯合王國的普魯士部分,卻屬于德意志帝國,這是一個復雜的,帶有緩沖性質的行動。 即便如此,動員之后的波蘭,也沒有將軍隊開進俄國,而是部署在邊境地區的涅瓦河一帶,這讓忠于女沙皇的波羅的海方面軍一時半刻不敢大舉南下,只能留在這里跟波蘭進行對峙,就好像美國北方聯邦在中國在邊境部署軍隊之后,不敢大舉南下攻打南方一樣。 俾斯麥只需要讓波蘭動員,就能牽制上百萬俄軍,給康斯坦丁提供巨大的支援。 康斯坦丁猛攻了莫斯科一個月之后,發現確實無法短期內攻陷莫斯科,轉而回收兵力,一部分調往北線的普里皮亞季河,抵抗波羅的海方面軍南下,保衛近在咫尺的基輔;一部分繼續留在莫斯科牽制。近半兵力調往烏克蘭各地,加強對烏克蘭的控制,之后康斯坦丁宣布在烏克蘭進行總動員,他需要烏克蘭的后備軍支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