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德國自不用說,墨西哥問題上,德國不可能跟美國有什么共同利益。 其他歐洲國家,不管是俄國、奧地利這樣的大國,還是希臘、意大利這樣的弱國,但凡有紡織工業的,都是一片哀鴻遍野,歐洲輿論界靠一個奴隸制問題,已經越來越無法支持北方了。有識之士已經開始呼吁歐洲干涉美國內戰,讓美國盡快恢復和平。因為對大多數國家來說,美國棉花是不可替代的。 林肯已經收到情報,英法兩國已經開始接觸,多次討論過美國問題了。 林肯最擔心的,一直是中國,傻子都看得出來,維持美國的分裂,對北美地區第一大勢力中國最為有利。所以林肯之前在中國進行了大量的公關,光投入的公關經費就高達百萬。中國官方的態度也一直很含混,一直唱著期待和平的高調,而且也一直在公開對南方施壓,要求南方廢除奴隸制。似乎不缺乏棉花供應渠道的中國,更在乎道義上的勝利。這讓林肯稍微有些放心,可一旦中國介入,問題就會變得棘手。 可最近,中國開始出現了一些不一樣的聲音,讓林肯感到事態變化的趨勢。主要問題是難民引起的。隨著北方軍隊全面進入南方境內,北軍的軍紀問題開始出現。南北方的仇恨,在戰前根本就不像一個國家,更像是世仇一樣。這種仇恨情緒,加上五花八門的兵員來源,導致軍紀很混亂。 當北軍進入南方后,他們的軍官解放奴隸莊園,這本是好事。可是士兵的劫掠行為,奴隸釋放后的發泄情緒,讓南方的秩序瞬間蕩然無存。北軍有組織的燒毀所有支持奴隸制的奴隸主莊園,房屋,拿走里面的財產,有的是直接沒收作為聯邦財產,更多的是中飽私囊。這是1860年代,一個士兵劫掠還是合法的時代,很難阻止這種情況。更何況大量貧窮的歐洲移民參與的北方軍隊,以及大量帶著偏見和仇恨的北方士兵。 而那些解放后失去了經濟來源和舊生活方式的黑人奴隸,更加迷茫,他們中的幸運者,可以在北方軍隊中找到一份工作,幫忙運輸物資,更幸運的,可以受到招募進入軍隊服役,但盡管兵員缺乏,可軍隊普遍不愿意接受黑人,不是黑人不能打仗,而是種族偏見。一個諷刺的現象是,北方聯邦是打著解放奴隸制的旗號參戰的,可北方對黑人的其實不下于南方。他們承認奴隸制是罪惡,但同樣歧視黑人,兩者并行不悖,殊為奇怪。因此能真的在北方軍隊中找到生計的南方黑奴是少之又少,他們大多數依然留在莊園中,但莊園被破壞了,莊園本身的經濟環節更是崩斷了,他們無法生產棉花換取糧食,黑人不可能餓死,加上對奴隸主的新仇舊恨,他們對奴隸主更加仇視,于是軍隊破壞了莊園,他們開始報復莊園主。 秩序的的混亂,是難民的溫床,距離南方最近的避風港,自然而然的就是密西西比河對岸的中國領土。大量奴隸主或者富裕白人階層,摩肩接踵的向西逃難,他們有的甚至帶著自家的奴隸一起逃難,趕在北方軍隊到來之前,或者被占領后迅速離開。 中國擁有豐富的安置難民的經驗,這還要拜南方各州所賜,他們長期推行驅逐印第安人的政策,當地政府都擁有大量安置印第安人的經驗。盡管一般只會短暫安置,最后還是驅逐回去。可安置的經驗確實很豐富,于是這些難民就得到了安置。一旦得到安置,反而讓更多的難民涌入。已經不限于富人,大量破產的中產階層,甚至底層白人也向這里逃難。 首先是中國美洲各省開始報道這種戰亂情況,并且將責任推給北方軍隊的紀律,開始批評北方的軍紀。美洲的報道很快傳回中國,中國影響力巨大,如同一個擴音器,將這些不良行為迅速傳遍全世界。批評北方的聲音開始多了起來,呼吁和平的聲音也更大了。 5月,一份戰報送到了林肯面前,北軍西線主力攻占了南方交通樞紐亞特蘭大,幾乎將南方東西分割,這是一場重要的勝利,可林肯卻高興不起來,因為根據中國人的報道,逃亡中國一側的難民已經多達五十萬了。中國外交部(理藩院)已經發來了照會,要求美國聯邦約束軍隊紀律。 第(2/3)頁